值得一提的是,外界可能永遠無法確實知道因戰亂而身亡的敍國平民總數,原因是聯軍收復摩蘇爾的過程中有數以千計的平民“下落不明”,以及相關統計還未包括因誤炸平民區,使平民缺水、缺電、缺食物、缺醫療服務致死的「間接死亡」數字。更令人擔憂的是,敍國平民被聯軍殺害的規模愈大,聯軍便愈趨不受敍國平民生還者的歡迎,這甚至催生新一輪的極端仇恨思想的源頭。
今年4月,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發表聲明承認,自2014年8月發動的殲滅伊斯蘭國軍事行動已誤殺近1300名平民,但國際特赦組織和Airwars批評指,相關聲明嚴重淡化了無辜平民被殺害的嚴重程度。單是2017年,聯軍驅逐伊斯蘭國出拉卡城的行動已造成近1600名敍利亞平民死亡;整體而言,被聯軍誤殺的平民總數更有可能較聯軍所聲稱的高10倍。言下之意,國際聯軍只是自己人查自己人,其聲明甚有「小罵大幫忙」的嫌疑。
聯軍與人權組識就敍國平民傷亡人數各執一詞,既有可能源於統計方法的差異,亦有可能涉及搶佔道德輿論戰上風的考量,而兩者不時是息息相關的。譬如喬治城大學中東研究學士Ayelet Malinsky於2015年在學術期刊《Critical Studies on Terrorism》發表論文指出,以色列非政府組織卜采萊姆(B’Tselem)和位於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權中心(Palestinian Center for Human Rights)在統計2014年以巴衝突期間的巴勒斯坦平民傷亡人數時採用了截然不同的計算方法,前者在初步調查報告中只把婦女、兒童和年逾60歲的男士定義為平民,後者則把休養生息期間受襲的哈馬斯戰士也計算入平民傷亡的範疇,雙方的用意也在於協助自己支持的一方爭奪道德輿論戰的上風。雖然外界無法從聯軍的聲明得知他們的統計敍國平民傷亡的方法(國際特赦組織和Airwars則聲稱以開放資料、實地採訪和衛生星圖像去估算傷亡人數),但他們與人權組織各自的用意亦大同小異。
[adrotate group=”3″]
事實上,聯軍與國際特赦組織和Airwars對事件的定性也迥然不同。聯軍強調他們已使用精確導引武器攻擊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奈何後者以平民作為肉盾,所以才導致逾千平民被擊斃。換言之,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對平民造成非刻意的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國際特赦組織和Airwars卻認為,縱然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確有利用平民作為肉盾,但整體來說,聯軍的行動無異於發動無差別攻擊(indiscriminate attacks)。
聯軍與國際特赦組織和Airwars對平民受襲的定性差異,反映出兩者的道德判斷存有嚴重的分歧。軍事倫理學者Uwe Steinhoff認為,絕大部分的戰爭也涉及附帶傷害,但若然不問情由證立受到附帶傷害的一方發動自衞戰,那麼便會得出連發動種族滅絕的敵方也具備正義原因去發動自衞戰的荒謬結論。在這一點上,聯軍的辯解看似與Steinhoff的觀點十分相似。然而,Steinhoff補充表示,即使其中一方在原則上具備向另一方發動戰爭的正當性,但他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也可以是不義的。若然聯軍傷及無辜平民的行動只是較方便而非唯一能夠殲滅伊斯蘭國的手段,那麼根據Steinhoff的看法,他們並不具備正義的原因去發動相關的軍事行動。

[adrotate group=”3″]
誠然,敍國平民與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的界線並非如想像般分明:前者既有為後者提供食物、食物和藏身棲息地方的嫌疑,亦有涉嫌向聯軍發動直接攻擊的案例。然而,這些批評不但沒有深入考究那些敍國平民是否受到恐怖分子的脅迫而做出一些無何奈何的事宜,而且最少忽略了兩個倫理爭議問題:若然無辜的平民受到聯軍的攻擊,他們在個人層面是否具備作出自衞性攻擊的道德正當性呢?Steinhoff便表示,即使在宏觀層面能證立涉及附帶傷害的軍事行動,這也不表示受到攻擊的無辜平民在個人層面需像羔羊般任由對方宰割而不能作出頑抗。此外,聯軍對平民造成的傷害究竟是可預見還是不可預見呢?美國著名左翼學者杭士基(Noam Chomsky)明言譴責美軍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世界多處發動無差別攻擊的罪行罄竹難書,他們比起所宣稱的打擊目標更像十惡不赦的恐怖組織。即使假設聯軍在敍國所造成的平民傷亡只屬附帶傷害的性質,但若然那些附帶傷害是事前可預見的話,聯軍與惡的距離可謂十分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外界可能永遠無法確實知道因戰亂而身亡的敍國平民總數,原因是聯軍收復摩蘇爾的過程中有數以千計的平民“下落不明”,以及相關統計還未包括因誤炸平民區,使平民缺水、缺電、缺食物、缺醫療服務致死的「間接死亡」數字。更令人擔憂的是,敍國平民被聯軍殺害的規模愈大,聯軍便愈趨不受敍國平民生還者的歡迎,這甚至催生新一輪的極端仇恨思想的源頭。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楊庭輝)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後 ISIS 時代的敘利亞:俄國撐腰的「橄欖枝行動」,是否將令美國「敘北夢碎」?
究竟是誰在大發「國難財」?──那些敘利亞內戰中,忽然崛起的「暴發戶」們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