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軍事熱點

【聯合早報特約】美國土耳其連番交惡 北約聯盟危如累卵

尤有甚者,特朗普堅決把美軍撤出敍利亞後,土耳其立即揮軍攻打敍利亞庫爾德族,特朗普在受到美國國會猛烈抨擊的前提下,迫於無奈向土耳其實施包括禁售軍備等多項制裁措施。縱然美、土雙方近日就敍利亞庫爾德族達成停火協議,但庫爾德族始終是兩國關係的不定時炸彈。

 

今年七月,土耳其向俄羅斯購買的S-400型防空導彈正式運抵土耳其領土。事前聲言土耳其將面臨嚴重後果的美國,雖然已禁止土耳其繼續參與其F-35隱形戰機開發計劃,原在美國受訓的土耳其機師和軍事人員也陸續遣送回國,但特朗普遲遲未有計劃把土耳其踢出北約組織,這側面反映出美國在中東的尷尬處境。不過,美、土嫌隙近日因敍利亞庫爾德族問題進一步加深,北約聯盟的前景可謂岌岌可危。

 

難兼顧同時圍堵土耳其和伊朗

美國與北約多個成員國強烈反對土耳其引入俄製S-400型防空導彈的箇中原因,是土耳其較早前同時參與美製F-35隱形戰機的開發計劃,美國與北約成員國擔憂,假如土耳其同時擁有F-35和S-400,負責運作和維持S-400系統的俄羅斯工作人員便有機會竊取F-35戰機技術和接觸到敏感的軍事數據,屆時美方在土耳其因吉利克空軍基地部署出撃亦會有所顧忌。

 

然而,當土耳其堅決引入俄製S-400型防空導彈後,美國不僅沒有如早前警告般取消土耳其的F-35戰機訂單,連具體的制裁方案也遲遲未有出爐。與此同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態度強硬,既強調土耳其按照合約付足購買F-35戰機的費用,亦暗示倘若土耳其遭受制裁,土耳其必定「禮尚往來」取消美國波音客機的訂單,加上他在六月的G20大阪峰會上與特朗普會面後很有自信地表示土耳其不會受到美國的制裁,美、土兩國元首的反應落差尤為明顯。

 

其實,特朗普去年便因為土耳其拘禁美國公民布倫森牧師而向對方實施經濟制裁,但他今年之所以對強硬懲罰土耳其有所保留,主要是考慮到實際上同時強硬伊朗和土耳其的潛在災難後果。事實上,伊朗近年在敍利亞問題上與俄國的合作空間大於分歧,加上她們共同受到美國的制裁,她們自當具備形成一個反制美國的準聯盟。而目前土耳其在國家安全問題上與伊朗和俄羅斯存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如果特朗普在此時執意強硬懲罰土耳其,勢必令後者與伊朗和俄國更為同氣連枝。正式失去土耳其這個盟友的代價,恐怕是美國和一眾北約成員國難以負擔得起的。若然土耳其以不再借出境內的空軍基地予美方部署軍事行動作為報復,美國和其餘的北約成員國在中東的形勢定必更為被動。

不少北約成員國憂慮負責運作土耳其S-400系統的俄羅斯人員有機會竊取F-35戰機技術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美土交惡 由來已久

不過,縱然特朗普曾刻意放軟身段,但由於美、土關係積怨已深,她們能否仍然求同存異下去,實存疑問。在冷戰時期,美國和土耳其各取所需成為北約盟友,但這不表示兩國沒有嫌隙,尤在1970年代,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美國向其實施禁運武器作報復,相關事件多年來一直影響兩國的互信,這亦使土耳其加入歐盟一事迄今仍未見成果。

 

在後冷戰年代的波斯灣戰爭中,縱然土耳其支持美國攻擊伊拉克的薩旦姆政權,但她同時擔心造成當地權力真空,讓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區乘勢崛起。土耳其一直認為,其國內和中東地區的庫爾德族勢力威脅着她自身的國家安全,她斷不能容讓這股勢力壯大。2003年春天,埃爾多安帶領土耳其國會拒絕讓美國進入其領土以便攻打伊拉克,正是基於上述的憂慮,但這亦為美土關係繼續惡化埋下伏筆。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敍利亞境內攻城掠地。由於奧巴馬受到各種限制而未能全力派出美軍到當地作戰,所以他選擇與「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合作,為後者提供武器裝備對付「伊斯蘭國」。此舉引起土耳其的強烈不滿,原因是她認為「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屬於分離主義「庫爾德工人黨」的敍利亞分支,美方的舉動無疑於壯大庫爾德族的勢力。當「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在敍利亞東北部成立庫爾德自治地區,土耳其政府更擔心會加劇國內的分離主義而出手打壓伊拉克和敍利亞庫爾德族的自決公投。

 

尤有甚者,特朗普堅決把美軍撤出敍利亞後,土耳其立即揮軍攻打敍利亞庫爾德族,特朗普在受到美國國會猛烈抨擊的前提下,迫於無奈向土耳其實施包括禁售軍備等多項制裁措施。縱然美、土雙方近日就敍利亞庫爾德族達成停火協議,但庫爾德族始終是兩國關係的不定時炸彈。

 

另外,2013年夏天,土耳其和埃及分別爆發反政府抗議運動(亦稱「土耳其之春」)和反穆爾西的軍事政變,但美國一方面批評土耳其暴力鎮壓示威者,另一方面接受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以軍事政變的方式推翻民選總統穆爾西,以及沒強烈譴責埃及軍方在開羅的血腥清場,招致埃爾多安猛烈的抨擊。埃爾多安及後把爆發「土耳其之春」的責任歸咎於居倫(Fethullah Gulen)教士與外國勢力勾結,前者更指責後者在幕後策動2016年土耳其軍事政變,以及譴責美方拒絕後者等同包庇政變的「幕後黑手」,兩國關係自此迅速惡化。縱然美、土至今未正式決裂,但在「舊怨未解,又添新仇」的前提下,美、土復和的希望自然更為渺茫。

土耳其強硬回應美國後,當地貨幣急速貶值,令埃爾多安須向北京靠攏以穩定經濟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埃爾多安企硬代價不菲

無論如何,土耳其強硬回應美國並非完全沒有代價的。過往一年多,土耳其貨幣里拉急速貶值,其國內失業率高企的問題一直未有得到改善,而俄國和伊朗的經濟狀況亦不可能給予她實質上的援助。為了保住國內的經濟,土耳其急須向北京靠攏,但此舉的代價,是她只能對北京迫害維吾爾人一事轉趨沉默。埃爾多安在六月的伊斯坦堡市長選舉已因一連串的政治醜聞而遭受嚴重的失利,如今他在穆斯林群體備受迫害一事選擇性失明,這或為反對派增添抨擊他的政治籌碼。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楊庭輝、張熲燊,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研究助理、楊庭輝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研究員、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土耳其之春:埃爾多安無法無視的深層撕裂

美國退場 俄敘土各有盤算

土耳其伊斯坦堡選舉兩連敗 埃爾多安尷尬難堪

為甚麼埃爾多安的伊斯蘭化政策會失敗?

埃爾多安「帝國夢」撞上鐵牆

美土關係惡化的背後:埃爾多安構建新型土美關係?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