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聯合早報特約】為何委內瑞拉經濟一再崩潰?

事實上,2017年油價已從接近每桶30美元的歷史低位回升到69美元,理應能紓解國內民不聊生的壓力。然而至今委國的通脹毫無起色,亦反映政府根本無力將盈餘改善體制和多元化產業,從而脫離單靠石油的出口經濟。根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資料,自2014年危機爆發起,石油佔委國外匯收入一直維持高達98%的水平,國家在擺脫『資源咀咒』的路上裹足不前。委國之所以淪落如斯田地,主要有三大原因:一,前任總統查韋斯的政策遺產、二,國有油企的改革阻力,以及三,在國際間缺乏可兌換的政治籌碼。

 

委內瑞拉政府在上月二十一日宣布用新貨幣「主權玻利瓦爾」(sovereign bolivar)以一元對十萬的程度來試圖脫離舊有貨幣的惡性通膨,更宣布新貨幣將和去年十二月創立的虛擬貨幣石油幣(Petro)進行固定匯率。儘管委國政改連連,國內社會反應普遍冷淡,而首都更傳出商家選擇閉門來消極應付市場波動。一如外界所料,委國單憑發行新鈔、將最低工資增加三十倍、或加碼政府投資等避重就輕的手段,對疏解多年來的財政積弱毫無幫助。委國就如當年津巴布韋一樣,主要出口貨品(石油)失去優勢時,繼而引爆政府外匯和進口商品不足,最後導致國內價格飆升和嚴重通脹。成也石油敗也石油,那是否意味假若油價能回升到2013年危機前的水平,就代表經濟能起死回生,逃離貨幣淪為廢紙的宿命?

事實上,2017年油價已從接近每桶30美元的歷史低位回升到69美元,理應能紓解國內民不聊生的壓力。然而至今委國的通脹毫無起色,亦反映政府根本無力將盈餘改善體制和多元化產業,從而脫離單靠石油的出口經濟。根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資料,自2014年危機爆發起,石油佔委國外匯收入一直維持高達98%的水平,國家在擺脫『資源咀咒』的路上裹足不前。委國之所以淪落如斯田地,主要有三大原因:一,前任總統查韋斯的政策遺產、二,國有油企的改革阻力,以及三,在國際間缺乏可兌換的政治籌碼。

查韋斯的政策遺產是其中一個令委內瑞拉無法起死回生的主因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委內瑞拉的三大咀咒

首先,查韋斯順著早年每天量產三百四十萬桶原油的強勢,大幅將外匯投放落社福政策和持續國有化企業,及後建立出世界第五大的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DVSA。在油業順景時,這兩種政策的確能提升國家對天然資源的掌控,從而能短暫內提升外匯儲備和社會發展。例如在2002年教育機構和醫療計劃如雨後春筍般萌芽,而PDVSA至少每年能提供20億美元於政府補貼上。不過,這種石油經濟基本是依賴突如其來的油價上升,長遠無力應對榮景過後的陣痛。另外,政府未有把握機會令國企成效追上國際水平,令每桶原油需要用更高賣價來追上政府支持。到2016年為止,委國平均一桶油需要賣出117.5美元才能維持財政平衡。即使油價逐步回升,政府需要歷史高位才能收回前朝失地,這為貨幣通脹埋下引信。

就算油價恢復到當年盛況,也不見得委國能收割到足夠成果來扭轉局勢。主因是PDVSA的產量以每月十萬桶的速度下降,其產量已經由1998年每日三百五十萬桶跌至一百三十萬桶的水平。由於長期缺乏妥善管理和更新設備,PDVSA的低效產量令收入不足,而國庫空虛又導致資源投放缺乏,惡性漩渦之下令PDVSA頻頻出洋相。比如一月初PDVSA就有一萬名員工因不滿工資太低而離職,而公司主席甚至舉行大型彌撒來祈求產量能符合政府要求。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亦引發航運,物流,技術升級,人才培訓等一連串問題,如此龐大的結構性斷層已經不能單憑公司內部調整來處理。同時,委國石油目的地相對單一,美國在實施制裁後仍然是最大入口國。雖然中國和印度相繼增加購入,但不少出口是用來償還歷年財務,對實際收入影響不大。在多重因素夾擊下,委國油業步入寒冬又深陷於寸步難移的境況。

固然,馬杜羅總統一直指責美國和歐盟領頭的國際制裁是經濟倒退的主凶,但他的傳統盟友亦不見能滿足委國的債務黑洞。即管從屬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自2013年後已向委國投放162億美元,似乎未能阻止PDVSA的財政倒退。在一帶一路的口號下,中國和拉美地區的互動將會日益頻發,屆時不一定將目光停留在千瘡百孔的委內瑞拉上。而2008年中委共同企劃的「迪納科-阿納科高鐵」(Tinaco-Anaco Railway)也因當地的腐敗官僚,裙帶主義,和管理不善而不了了之,證明兩國合作尚有更多鴻溝需要逾越。今年四月,中國就突然暫停向委國發放借貸,錯愕地中斷了十多年的財務支援。正當中委雙方陰霾不定,俄羅斯石油巨企Rosneft開始支援委國政府,協助更換奧利諾科盆地的煉油設備。始終中俄協助有限,對委方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對油產全面復甦的幫助不大。

馬杜羅總統的支持率在經濟危機下持續下跌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十字路口的選擇

其實委國政府同樣意識到國企的低效問題,在幾日前宣布將至少七塊油田轉讓與私人企業以提升產量質素。對於委國而言,油業已經遠非技術監控能夠規範的問題,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和官僚文化腐蝕了自我更新的機會。貨幣失效只是一大堆內部問題破裂的表徵,而油價下滑則暴露政府的無能管治。有論者認為,委國唯有如津巴布韋般放棄貨幣轉用美金,和接受國際貨幣組織的救濟才能重建市民信心。但要馬杜羅放棄財政主權無疑是政治自殺,而他的利益集團亦不會放棄對國家資源的操縱。儘管委國政府負隅頑抗,但民間的異議聲音不絕於耳。從八月的無人機暗殺事件到前幾天傳出CIA有意推動政變,都顯示馬杜羅集團開始無力控制全局。在這個十字路口上,無論委國動用任何新式財政手法,只要底層的結構問題毫無改善的話,終歸會走上回頭路。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曾朗天)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下一個失敗國家:委內瑞拉,來自群眾抗爭的體制考驗

土庫曼將成為下一個委內瑞拉嗎?

墨西哥大選之後──左翼變革還是老調重彈?

阿拉伯之春後,為何突尼西亞民主轉型成功,埃及民主卻「胎死腹中」?

哥斯大黎加的民主化契機:沒有軍隊的國家

墨西哥的「民粹鐵三角」?從大獨裁者到民粹政黨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