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聯合早報特約】河内峰會縱破局 金正恩游刃有餘

河內峰會雖然破局,但目前看來美朝關係並不致倒退。從最早朝鮮外相李勇浩以及副外相崔善姬在記者會的強硬表態看來,朝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實在並不樂觀,但這可能是朝方針對美方較前的記者會,要挽回面子的外交操作。隨後朝鮮官方媒體朝中社已積極評價河內峰會,指「朝美最高首腦認為,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會晤成為進一步增進相互尊重和信賴、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新的階段的重要契機。」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領袖金正恩日前在越南河內舉行直至峰會尾聲出乎意料的取消2月28日共進午餐,無法簽訂一份實質性的協議之餘,連一份象徵式的“宣言”文件亦欠奉。事實上,美朝兩國領袖於短短八個月內兩度舉行首腦峰會,以圖根本性地解決朝鮮半島無核化和終結朝鮮戰爭等艱巨問題,本身已經頗爲急進。事後回顧,河內峰會是在朝鮮威脅重回軍事挑釁的背景下召開,與其說是美方釋出善意,不如說是北韓領袖金正恩試圖在急於向國内展示實力的特朗普身上討便宜的嘗試。而目前需要關注的是在峰會破局後,美朝雙方將如何穩定兩國關係,避免回到2017年的緊張局勢?

 

河內峰會破局的癥結相信在於朝鮮要求美國解除2017年以來,於聯合國安理會(UNSC)通過的所有對朝制裁。另一方面,美國亦希望北韓將無核化範圍擴展至寧邊核設施之外;同時同意研究終結朝鮮戰爭,以及美朝雙方互設聯絡辦公室。峰會前便有分析例舉朝鮮棄核的三步進程:(1)廢棄東倉里等導彈試驗場和豐溪里核試場;(2)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或美國專家監督下凍結並廢棄寧邊核設施;(3)朝鮮向美方提交隱藏的核武、導彈製造和試驗設施清單,並著手廢棄。

美朝兩國於短期內兩度舉行首腦峰會,以圖解決朝鮮半島無核化等艱巨問題,本身已經頗爲急進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峰會消息暗示金正恩同意基本走到第二步,就目前的地區形勢和當下的朝美關係來說朝鮮已作出相當大的讓步。但如美方要求棄核現時便要進入第三階段,或暗示朝鮮隱藏的核相關設施在該國核武發展計劃中有著關鍵作用,實際威脅到朝鮮半島、東北亞、亞太地區,甚至美國本土的安全。特朗普和團隊因此寧可放棄達成較不理想的部分成果,也要離談判桌而去。另外,屬鷹派的白宮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最後關頭突然神秘現身河內,也引來外界對此與峰會破局的種種聯想。

 

另一方面,朝方不接受美方有限度解除部分制裁,使朝鮮經濟回復一定發展,實屬遺憾。金正恩要求美方完全撤銷制裁可能並非出自經濟原因,而是要向國內外展示個人的政治成就,尤其表現出不在美國前屈服。雖然估計朝鮮今年面臨著140萬噸的糧食短缺,但有報告指朝鮮透過與中國接壤邊境,以及兩韓經濟合作項目等漏洞違反安理會制裁,非法獲取進口石油和原油。安理會制裁對朝鮮經濟的實際打擊可能沒有想像中大。就算無通過漏洞獲取石油,有報告指,制裁實際對朝鮮構成的能源短缺可能只低至百分之二十。首先,朝鮮民眾可通過單車代替汽車作為交通工具;或者燃燒本地生產的煤代替石油供暖,更何況現時嚴寒的冬天已經過去,民眾日常生活對能源的要求有所降低。

 

所以,河內峰會可能一開始便是金正恩想在美國和特朗普身上謀取最大利益所設的局。本次峰會背景是金正恩於今年元旦賀詞中表示準備好隨時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但如美國堅持對朝鮮實施制裁,朝鮮將另覓「新路徑」,說穿了不過是重拾2017年不斷試射導彈,軍事挑釁的舊路。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中展現的某程度上是一種威脅姿態,而筆者一直都對美方正面回應,並於兩個月內迅速籌備舉行第二次特金會感到驚訝。雖然美朝先遣團隊於峰會近一周前已展開馬拉松式談判,但峰會最終結果顯示華盛頓與平壤未完全作好滿足對方期望的準備。特朗普寧放棄與朝鮮達成較差的協議,也拂袖離談判桌而去,可能真的是明智之舉;而事實證明,特朗普此做法在美國國會和民眾間獲得廣泛支持。

河內峰會雖破局,但相信兩國對對方的立場與底線已相當理解,並達到了一定程度的互信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河內峰會雖然破局,但目前看來美朝關係並不致倒退。從最早朝鮮外相李勇浩以及副外相崔善姬在記者會的強硬表態看來,朝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實在並不樂觀,但這可能是朝方針對美方較前的記者會,要挽回面子的外交操作。隨後朝鮮官方媒體朝中社已積極評價河內峰會,指「朝美最高首腦認為,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會晤成為進一步增進相互尊重和信賴、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新的階段的重要契機。」

 

金正恩應該已經理解到特朗普作為談判對手對朝鮮來說是一個機遇--特朗普渴求外交談判成就,顯示自己是一名「交易大師(master of deals)」。假如換著美國是更鷹派的共和黨人在執政,又或是民主黨人採取「戰略忍讓」(strategic patience),恐怕金正恩和朝鮮不會表現得如斯游刃有餘。美國和特朗普則應注意經濟誘因對朝鮮作出棄核讓步的吸引力,姑勿論目前韓國、中國與俄羅斯對朝鮮經濟開放的潛在助力比美國大,德國籍朝鮮問題專家呂迪格.法蘭克(Rüdiger Frank)於著作《北韓.下一步?!》便提醒歷史上朝鮮過往數次改革都是試驗性質,每當動搖或危害到金氏政權的統治,便會被叫停和打回頭。

 

河內峰會雖破局,但美朝雙方並非完全無功而還,相信兩國對對方的立場與底線已相當理解,並達到了一定程度的互信,但兩國仍然需要對如何就分歧達成共識,並避免目前關係倒退,繼續摸索前進著。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洪明超)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金正恩豈會捨棄保命核王牌

文在寅「新陽光政策」與對朝關係

避免邊緣化 日應積極爭取舉辦日朝峰會

川普上台,會改變朝鮮半島的外交格局?

美國外交鐘擺 重歸現實主義

消失的蜜月期:美國新總統的亞太安全困局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