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聯合早報特約】武漢肺炎下的新興市場:積弊已久的阿根廷會成爲債務危機的第一塊骨牌嗎?

新興國家為了解救國民而大幅提升政府花費,「軟性違約」恐怕會成為未來幾個月的熱議題。投資人需妥善協助政府度過疫情後的經濟難關,給予更多寬限、減息,全球才可避免多國倒債、債務市場崩塌而陷入更深的泥沼。對新興市場投資人來說,阿根廷恐怕只是個開端。

 

體質疲弱的阿根廷,成爲了武漢肺炎造成的經濟萎頓下的第一個犧牲品。

 

阿根廷進入違約,已不是新鮮事,因為這可以說是自該國1816年獨立以來的第九次債務違約。經濟部長Martin Guzman四月中已先行提出三年寬限期、債務利息從平均7%削減至2.3%、本金減免5.5%的重整方案,強調這是疫情影響下,阿根廷達成債務可持續性所需的條件,卻慘被債權方拒絕。阿根廷如果無法給付5億美金的利息,且無法與債務持有人達成重整協議,阿根廷將從軟性違約真正的陷入正式違約。對於阿根廷和債權方來說,倒債是最糟的選項。2001年阿根廷倒債後,長達15年被外債市場拒之門外,經濟危機拖延,抗議、暴動甚至一度讓阿根廷在短短數週內換掉五任總統。然而,阿根廷當初提出重整方案時的態度卻非常強硬,引起許多主要債權人不滿,指控阿根廷政府不願意真誠與債權人溝通。

 

近一個月後,5月16日,阿根廷經濟部長表示收到國際債權人提出的新方案,雙方終於進入談判階段,並透露已離協議越來越接近。根據 La Nacion 報導,三個新方案中,有兩個方案與Guzman 的想法較接近,也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肯定。若協議可持續,還款期限就算持續至六月,債權人也多半不會採取法律行動,阿根廷便可逃過這次債務違約。然而,這遠非一勞永逸的方案,對於深受畢隆主義(Peronism)遺毒的阿根廷來説,不過是治標不治本而已。國際金融市場給予阿根廷的寬限,單純是爲了不讓阿根廷成爲新興市場國家倒債的第一塊骨牌。

阿根廷如果無法付還5億美金的利息,同時無法與債務達成重整協議的話,當地將從軟性違約陷入正式違約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畢隆主義下的財政惡夢

阿根廷遊走在債務危機邊緣,其實是歷史結構性問題,畢竟阿根廷過去的八次債務違約,有六次在畢隆主義興起後。雖然難說畢隆主義是債務危機的根源,畢隆留下的民粹政策卻導致了許多財政惡夢。

 

20世紀初,阿根廷曾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然而社會不平等、一連串的選舉操縱、軍事政變接連削弱民主建制,民粹因此有機可趁。畢隆上任後不但將許多產業國有化,更是以進口替代政策壟斷進出口。保護主義重挫出口導向的阿根廷經濟,更因無法進口工業原物料、機械等原因使阿根廷延遲工業化。同時,畢隆為了穩固政權壯大工會,勞動政策過於寬鬆、薪資過高使阿根廷經濟在新興國家中失去競爭力。據統計,畢隆執政的第六年(1951年)阿根廷勞動者每工作兩天就可休一天,且每天大約有15%的勞動力缺席。經濟不佳使稅基減少,政府花費卻不減反增,使財政赤字逐年惡化。債務無法償還時,畢隆操控央行印鈔還債,使通膨惡化,最終爆發經濟危機:阿根廷1951和1956年的兩次債務違約可說是畢隆政府失能造成。

 

畢隆的影響至今都仍徘徊在阿根廷政壇和經濟。制度薄弱、官商勾結、貪污氾濫都可追朔到畢隆的法西斯社團主義 (Fascist Corporatism)。保護主義、過於寬鬆的勞動政策更是不利在自由市場生存。自畢隆政府接手控制央行後,不論是軍政府或後續上任的畢隆黨政府都難改鉅額財政赤字,缺乏獨立性的央行也成為政府的印鈔工具。種種理由使阿根廷難以吸引到國際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追求短期獲利又短期流動的「熱錢」使阿根廷的經濟容易受國際金融風險影響,更是為阿根廷不穩固的經濟結構雪上加霜,使阿根廷的惡性通膨、經濟下滑經常伴隨債務危機、市場崩盤。

 

這次也不意外,據IMF推算,全球經濟受病毒殘害將縮減約3%,而阿根廷經濟則將縮減5.7%。就算疫情控制比其他拉美國家好,疫情前早已舉債過高影響的阿根廷無疑將進入下一波經濟危機。

阿根廷的基什內爾陣營搶回總統席位,而債權人拒絕債務重整方案令雙方進入僵持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這次真的不一樣?

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全球生活模式改變導致需求仍疲軟,大眾商品也難逃一劫。外銷的農產品受重挫,再加上國內配合疫情停工,阿根廷經濟自然將面臨經濟萎縮。政府過去財政不負責,今日就算急須紓困國內經濟,阿根廷也得不到債權人憐憫。若阿根廷再次被外債市場拒之門外,這次將無法依靠中國市場快速起飛、農產品價格上漲等趨勢回穩,找到經濟復甦之路將比2001年更加困難。另外,阿根廷失去2016年重新建起的信用,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更高的代價才可回到外債市場。

 

面臨國內經濟壓力和外國投資人的債務追討,阿根廷在兩難下先行宣佈重整計畫。阿根廷經濟部態度雖然強硬,要求也看似不合理,卻恐怕是疫情下唯一的出路。IMF在二月時就早已提過阿根廷現在的債務狀況缺乏可持續性,需要債務減免,而四月提出的大幅減低利息、延緩還債也符合IMF的建議。因此,知名諾貝爾經濟學家 Joseph Stiglitz與150多位經濟學者也為阿根廷站台,認為此要約已充分反映該國的還債能力,阿根廷利息大減62%也符合降息後低利率大環境。阿根廷負責任且真誠希望與私人債權人談判的表現,所以國際金融界應證明它可以有序的解決主權債務危機,並維持負債國保護國家人民和重建經濟的機會。

 

僵持了一個月左右,債權人終於決定主動與阿根廷協議,而且兩個還盤 (counter-offer) 還與阿根廷的提議有異曲同工之妙,顯示債權人態度有漸漸變軟。為什麼這次債務重整跟過去不一樣?與其說是阿根廷學會過往經驗,不如說是大環境有所改變。

 

雖然阿根廷並沒有變得更保守,但投資人為了顧大局在疫情下恐怕沒什麼其他選擇。畢隆黨去年12月再次搶回總統席位,且曾為總統且有多項貪污指控的 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 任職副總統,目前來說,政策、執政上的改變並不明顯。況且,就算阿根廷重整方案談妥,以現況來看,阿根廷仍缺乏控制財政支出的計畫,往後幾年難免再次重整債務。然而,疫情蔓延全球拖累全球經濟,通貨需求疲軟更使許多開發中國家陷入外債危機。阿根廷面臨的危機雖然比許多其他國家嚴重,但放任不管卻可能造成更大規模的新興市場恐慌,骨牌效應可能為新興國家投資人帶來更多麻煩。債權人四月拒絕重整方案,雙方進入僵持。但是,當時恐怕投資人對經濟復蘇過於樂觀,未認清阿根廷和新興國家現況。阿根廷如果再次進入倒債,就算再次進入長達數年的訴訟恐怕也無法恢復「正常」。只能盼後面幾週雙方可達成協商,避免投資人啟動法律追訴的下下策。

 

新興國家為了解救國民而大幅提升政府花費,「軟性違約」恐怕會成為未來幾個月的熱議題。投資人需妥善協助政府度過疫情後的經濟難關,給予更多寬限、減息,全球才可避免多國倒債、債務市場崩塌而陷入更深的泥沼。對新興市場投資人來說,阿根廷恐怕只是個開端。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黃璟荃)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疫情、債務、政爭夾擊下的南美新興市場

【The Glocal x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 Podcast 系列】第七集 不左不右的民粹第三條路:南美連登仔佩隆如何將阿根廷由富國變破產

《Upheaval》:危機管理手法如何 你的國運也必如何

毒品在「金磚」 鐵腕掃毒如何困擾巴西?

Return of Global Stewardship: The UNSC should urgently address Covid-19 – addendum

武肺大蕭條的「一帶一路」大破財:中國願意債務減免嗎?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