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東盟

【聯合早報特約】日越合作:日本的東南亞佈局

從一般的角度上來看,這或許能被當成亞太國家間很純粹簡單的國際交流合作。然而從區域戰略的角度出發,可以將之視為在近年來越來越多區域局勢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所促成的鬆散戰略同盟。2017年日越雙方就有5個國事層級的互訪,包括了日本天皇訪越、越南總理阮春福訪日、安倍首相訪越、日本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組團訪問等等,雙方高層互訪頻繁程度之高可見一斑。

 

今年九月,日本與越南的互動頻繁,顯示了日本在東南亞發展的積極野心。9月1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艦黑潮(Kuroshio)訪問慶和省的金蘭國際港,進行為期五天的交流。此前,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也在河內進行訪問,出席東協經濟論壇,並與越南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范平會面。從政治跟軍事上積極的交流,可看出日本重視越南的程度。

 

不只在軍事上,隨著今年恰逢日越建交45周年,在其他層面的合作也愈加深入。由日本協助建立的日越大學在9月份也與日本最大航空公司全日空控股簽訂合作協議。日越大學本身就是日越雙方戰略合作的產物,該校係由越南提議,在日本官方ODA基金的援助與日企的捐助下成立,納入越南最高學府河內國家大學的體系中。

 

另外,9月26日,日本國土交通省也於河內舉辦「日越物流政策對話」、「低溫物流供應工作坊」等活動,邀請兩國相關單位官員以及企業等,從民間與官方同步出發進行合作。除了國與國的合作外,越南各地方省市也積極向日本伸出手。光是今年,胡志明市就與橫濱、愛知、大阪、琦玉等日本地方政府簽訂各類合作協議。

無論是政治、經濟或軍事,日本一向重視與越南的合作關係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從一般的角度上來看,這或許能被當成亞太國家間很純粹簡單的國際交流合作。然而從區域戰略的角度出發,可以將之視為在近年來越來越多區域局勢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所促成的鬆散戰略同盟。2017年日越雙方就有5個國事層級的互訪,包括了日本天皇訪越、越南總理阮春福訪日、安倍首相訪越、日本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組團訪問等等,雙方高層互訪頻繁程度之高可見一斑。

 

而綜觀日本越南的交流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合作的領域從過去的經貿也逐漸往軍事上擴展,近幾年軍事合作項目包含海軍演習、日本港口停靠、海岸警衛隊合作協議,以及軍備和國防工業合作的討論等。從這些現象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亟欲在該地區建立影響,展現日本能為區域穩定帶來的價值。

 

兩國的密切合作其實可以歸功於兩位媒人,即是中美兩國。自從杜特帝上台,菲律賓一改過去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衝突的強硬態度,180度大轉彎下,讓越南在南海議題上孤掌難鳴,地位尷尬,而中國也因此更進一步擴張在南海勢力。而特朗普上台伊始時退出TPP,試圖淡化美軍在南海影響,也讓越南在2017年時頓覺深陷窘境。

胡志明市都市鐵路是其中一項由日本援助興建的重要基建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特朗普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性也讓日本憂心忡忡,急需再找到一個切入點進入影響東南亞,防堵中國勢力擴張。越南與日本就在這樣巧妙的機緣下,一拍即合。隨著中美對抗的局勢升溫,美軍艦艇近期頻繁進出南海,也讓局勢更加複雜。而這樣的情勢下未來日越兩國的關係可能有以下幾點的發展趨勢。

 

首先,雙方的軍事交流合作應當會更頻繁而深入,日本的軍艦在未來可能會以與越南軍事合作為由,於將來更常出現於南海中。然而這勢必會引起中國反感與抗議,必定會對河內施加壓力,若是按照過往舊例,越南或許會以其八面玲瓏的策略對中國放軟身態,以求在各國間取得平衡點,反覆搖擺於各國間。

 

同時,越南也意識到,中國對越施加壓力的籌碼更多將在經貿層面,越南作為中國的陸地接攏的鄰國,無法排除中國在經濟上的巨大影響力。這也是何以越南會自發性的積極的引入日本的勢力,便是期待能稀釋掉中國龐大經濟體量下對越南經濟的絕對影響。因此,未來更進一步的與日本發展經貿合作的夥伴關係,勢必是個趨勢。在基礎建設、人才培養等領域,日越一定會更進一步發展。

 

然而,這樣的密切合作卻也可能帶來其他隱憂。在如此趨勢下,日本境內的越南留學生與工作者大幅增長,根據日本法務省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底,在日本工作的越南人超過24萬,佔日本外籍工人總數的18.8%。越南是日本第二大外籍勞工群體,僅次於中國,而留學生則有5.6萬。這樣龐大的數字背後卻是許多越南人在日本遭到高工時跟不佳工作環境,甚至有遭留學仲介欺騙被迫超時工作償還高額學費的情事傳出。其外溢的其他效益也值得觀察。

 

而令人最意外的是,日越的同盟也可能成為驅動東南亞區域發展的引擎,與過去美國領導與中國對抗的情況不一樣。日越的合作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對特朗普政府不確定因素的隱憂,因此將有不同以往的局勢催化效應。比如,近日日本外務省大臣河野太郎於河內參加活動時便公開呼籲美國回到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越南方面也積極的附和。

 

由此觀之,越南與日本的合作不只會讓中國在南海發展途徑產生變數,更可能成為刺激東南亞未來走勢的催化劑。日本或將以越南作為一個切入點,擴散到其他東南亞國家,以基礎建設、國際援助、經貿合作等題目展開更多更深入的佈署,隨著一帶一路在許多東南亞國家遇到許多不確定與挑戰,日本的走向更值得關注。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何則文)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從「脫亞入歐」到「由歐入亞」:日本的東南亞國策

針對中國還是反政府?越南示威的虛與實

「發展主義」的瓶頸?東南亞國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挑戰

小國應如何自處?

中國投資東南亞需注意反彈

避免邊緣化 日應積極爭取舉辦日朝峰會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