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宏觀政經

【聯合早報特約】俄烏戰爭的經濟代價:俄羅斯全面戰爭下的經濟危機

(Source: Unsplash, by Jaunt and Joy)

俄烏戰爭開打近一星期後雙方都有不少軍備損失,烏克蘭的抵抗意志頑強,不斷摧毀俄國軍備,據烏克蘭軍方稱,截至26日已摧毀29架戰鬥機、191架坦克及高達800多輛裝甲車,占有突襲時機然而卻完全不顯優勢的俄軍可謂損失慘重。普京狂人之姿般大舉入侵背後必然負起巨大的經濟壓力,烏克蘭情報文件盛傳普京對烏克蘭戰況拖延震怒,每日燃燒軍費數字達20億美元。

同時歐盟、美國甚至日本等等都跟隨著提出懲罰性經濟制裁,從能源交易及交易上實施一連串禁令,力度可謂是歷史性地強。然而俄羅斯經歷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亦逐漸適應經濟制裁,甚或乎仍留有後手應對。西方的制裁案是否真的如預料有效? 面對戰況的繼續拖延,俄羅斯本身已經轉為疲弱的經濟是否能應付戰況所帶來的危機?

內部經濟近年狀況:平緩增長應對過往制裁?

自從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俄羅斯一直受到國際社會一連串經濟相關制裁,例如凍結多個俄羅斯寡頭商家在英美等地的資產等等,亦有歐盟對軍備材料及石油工業材料的貿易禁令,對俄羅斯經濟有著重大影響。從GDP增長數字而言。俄羅斯受制裁後,GDP增幅由2013年的正1.755%,到2015年一度跌至負增長的負1.973%,經濟上可謂受到重大打擊。

而在俄羅斯受制裁後,直至2019年疫情衝擊前,其GDP增幅一直維持在每年1.5%至3%之內,高位來到2018年的正2.807%,雖然反應著俄羅斯在制裁令下經濟增長放緩,無法重回以往每年4%以上增長的數字,但長遠而言放緩增長波幅,亦可視為實質上達至經濟回穩,反映俄羅斯對於應對制裁尤其具有經驗對策。然而是次俄羅斯需要面對的制裁遠超14年,力度可謂是翻倍上升。不妨從近期最熱話的兩項經濟制裁:切斷俄羅斯銀行業與SWIFT的連結及能源經濟上的損失觀乎俄羅斯現時背負的危機及對策籌碼。

SWIFT禁令和央行制裁:俄羅斯如何部署?

先看SWIFT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禁令,俄羅斯銀行業被終止連接貨幣國際貿易,固然直接衝擊盧布,其中又值得關注的的便是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在上月28日,西方國家聯合宣布新一輪制裁將切斷俄羅斯數間銀行與SWIFT系統連接,同時不同國家亦凍結俄羅斯多間銀行資產。結果造成俄羅斯央行無法調動資金控制市場及穩定貨幣,盧布匯率一周內暴跌20%,俄羅斯中央銀行一度將關鍵利息由9%大幅上調至20%試圖緩和跌勢,國內爆發提款潮,在尋找加密貨幣等媒界進行走資的同時,原本藉由中方貨幣渠道轉換貨幣的念頭,亦因為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等開始限制俄羅斯貨品融資而告吹。

更致命的是,俄羅斯央行被制裁後,普京多年以來備而不用的大量國家儲備,除了實體黃金可能找打買家以外都被凍結,令央行極爲難以控制盧布的價值,幾乎是束手就擒。

貴為全球性的貿易系統,銀行業被終止連結可謂在這場金融鬥爭上直接將俄羅斯囿於十分劣勢的困局,尤其先前透過與中國國內友好密切關係,盼能藉中國尋找出路的念頭亦因國際壓力而粉碎。儘管如此,有賴於數年來受制裁時的調整,俄羅斯得以在被切斷的狀況下狹縫求存,勉強維持著戰況拖延。

在最受影響的外匯儲蓄問題來看,有鑑於早年經驗,自14年起俄羅斯一直在提升外匯儲蓄的同時逐步改變其外匯儲蓄結構,據俄羅斯中央銀行數據,整體儲蓄目前為6300億,同時逐步減少持有美元,改為持有更多黃金人民幣等貨幣,以至數字顯示上年度7月,俄羅斯外滙儲備黃金所佔的百分比(21.7%)第一次超越美元(16.4%),反映俄羅斯對於受貨幣系統制裁後所將產生的交易結算影響其實有一定準備。

另外,俄羅斯亦於近年積極建立其自己的貨幣交易系統,例如有俄羅斯聯邦銀行所建立的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直至去年用戶數量達400,系統基本上參照SWIFT制度建立,同時亦設立新的NSPK電子支付系統。國際社會另一項擔心便是俄羅斯聯手中國,兩個世界上較強的經濟體另起爐灶基於SPFS等系統令起一新的國際貨幣交易系統與SWIFT競爭,屆時對國際金融市場將會是更大的衝擊。

然而實際上,先不論中國面對國際壓力,對俄羅斯一直未有明顯支持及協助,甚至乎已經有中國銀行暫停為俄羅斯進行融資,間接完全否定另建新國際系統的可能性。同時,出乎俄羅斯所預料的是歷史性規模的資產凍結,尤其是多國對央行的資產凍結。要知道俄羅斯央行依然有過半金融儲備儲存於G7國中,即目前俄羅斯等同失去過半資金的提款權,據國際金融協會指該數字高達3000億美元,對俄羅斯而言,雖然寡頭及政府早有所對應,遭殃的卻是人民,整體而言仍是毀滅性的經濟衝擊。

被剔出SWIFT系統固然令到俄羅斯需要承受核彈級的經濟損失,這點從俄羅斯盧布的動盪可以認證。俄羅斯自身的外匯調整及SPFS一手牌,意味著俄羅斯其實本來手握承受制裁後果的資本,甚至能源方面,失去SWIFT系統作結算渠道亦影響歐盟國購買天然氣的結算手續。然而現實層面上凍結資產及中國的態度意味俄羅斯的手牌幾乎報廢,俄羅斯在金融上的攻防戰可謂被逼至防守角落的最弱勢地位,勉強支撐軍事行動。

天然氣制裁:俄羅斯最強的雙面刃

SWIFT影響的不但是外匯儲備的交易結算,同時亦影響歐洲國家與俄羅斯於能源上的事宜處理,甚或乎成為俄羅斯目前可說是最有效的經濟反制武器。先看制裁方面,在宣布入侵後,德國亦隨即宣布全面停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 2)一切計劃,北溪二號公司亦隨即宣佈破產。

能讓制裁有意義的其中一點,固然是令俄羅斯在經濟上亦蒙受更大的潛在損失,亦向俄羅斯的策略部署。能源輸出收入一直佔俄羅斯國內GDP仲一大佔比,按Statista報告指出,若然俄羅斯天然氣面臨禁運等西方國家制裁,其GDP將面臨2.9%的巨大損失,可見能源對俄羅斯經濟的重要性。若然俄羅斯在沒有其他替代管道的情況下貿然決定透過暫停烏克蘭天然氣供應影響局勢,等同同步停止對歐盟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屆時其收入將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同時暫停供應亦未必能達到增加談判籌碼的效果,皆因美國一早透過拉攏日本,卡達等盟友提供額外天然氣供應至歐盟國,以防備俄羅斯停止天然氣供應,若然俄羅斯發難亦能令歐盟國因缺乏能源而妥協;歐盟能源部亦以有計劃將摩爾多瓦及烏克蘭加入電力供應網絡,確保烏克蘭能源穩定。

然而,俄對歐洲辦法能源出口量如此大,意味著能源始終對歐盟國的一大痛處。俄羅斯靠著其天然地理資源優勢,一直是歐盟國最大天然氣供應商,德法等大國進口天然氣中超過4成來自俄羅斯,更莫論芬蘭,拉脫維亞等國家,幾近完全依賴俄羅斯供應。同時俄羅斯亦預示到反制裁的經濟損失,早前便以轉移策略至東邊的中國,協議提高天然氣輸出量至2025前提供480億立方米,並以歐元結算,減少依賴美元及避免無法使用SWIFT作結算的局面。即使俄羅斯失去歐盟國大量的天然氣交易額,亦可由東方的中國止蝕,務求中和損失,天然氣於俄羅斯而言仍是對付歐盟的強力經濟工具。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僵持,俄羅斯與西方國的制裁亦持續步入拉鋸戰,無論是SWIFT或是能源方便都能見得西方國的制裁的而且確是對俄羅斯具重大打擊,然而俄方手上仍然具有博弈的籌碼,最新一輪的經濟拉扯甚至牽涉到半導體等原物料供應鏈的博弈。在互有攻守但的情況下,俄羅斯到底能否守着西方的經濟攻勢拖延至基輔淪陷?或是烏克蘭頑強抵抗至俄羅斯經濟無法支撐在先?經濟上的博弈恐怕將蔓延至更多方面。

文/ 盧銘彥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出刊於2022年三月十四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