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此刻的伊朗願意重新遵守原有核協議的規定,理論上也只能令發展核武的進程稍為變慢。除了因為核研技術是無法被逆轉的,更重要的是美伊目前嚴重缺乏互信,沒人可以保證德黑蘭與華盛頓及其盟友,往後不會再爆發新一輪衝突,或其中一方突然再次不願守約,要德黑蘭主動放棄以擁核作為談判籌碼,無疑是難如登天。
繼去年初伊朗將軍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被美軍以無人機刺殺於巴格達後,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Fakhrizadeh)也於同年11月疑遭以色列特工暗殺。德黑蘭毫不意外地以限制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審查,並且宣佈進入終止「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下簡稱「伊朗核協議」)的最後階段作為還擊。
事實上,自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奉行單邊主義,並採取親以色列及圍堵伊朗的中東政策開始,中東局勢日趨緊張升溫。雖然特朗普連任失敗,但他所留下的燙手山芋,仍令拜登新政府乃至國際社會頭痛不已,尤其是特朗普帶領美國單方面摒棄伊朗核協議,令德黑蘭把心一橫,決意發展核武。這對中東地區安全,以至全球核武擴散,或有難以逆轉的災難性影響。
伊朗將軍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被美軍以無人機刺殺於巴格達。(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離戰略核武僅一步之遙
追本溯源,自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朗核協議後,伊朗立即提升濃縮鈾的程度還以顏色。2019年,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伊朗的濃縮鈾已超過3.67%的協定上限。
其後,美伊關係繼續惡化,伊朗軍事力量兩大要員蘇萊曼尼和法赫里扎德先後被殺,更促使德黑蘭政府今年1月4日宣佈,重啓福爾多核設施的運作,明言將投入提煉濃縮鈾至20%的工程。消息一出,即讓國際社會多個核武專家與持分者坐立不安,主因是伊朗距離能夠自行研制核武又邁進了一大步。
具體而言,以人類目前的認知,地球上只有鈾-235(Uranium-235, U-235)以及鈈-239(Plutonium-239, PU-239)這兩種化學物質,可以煉成核武原料。由於天然的鈾只有少量鈾-235的存在,所以須動用離心機去進行鈾濃縮的步驟,把當中更重的鈾-238(U-238)抽離。
按目前的核技術,民用核能發電廠等設施大概需要5%濃度的鈾-235,核動能潛艇需要20%至50%,研制核武則需要高達90%。
乍看之下,德黑蘭才剛開始把鈾濃縮至兩成的工程,距離研制核武所需之路還很遙遠,但由於鈾濃縮過程中所需的資源和時間,與濃縮程度不成正比,首兩個階段把鈾-235的濃縮度提升至20%,佔發展核武所需約九成的資源和時間,而一旦成功把鈾-235的濃縮度提升至20%,研制核武已是指日可待的事,因此伊朗發展核武已經不再是空中樓閣。
根據以色列國防情報組織推斷,德黑蘭從決定研發核武至完成製作核武原材料,只須再多花約兩年時間。
伊朗距離能夠自行研制核武又邁進了一大步。(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核協議實際作用已不大
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龐大和導彈種類最多的導彈庫,其坐擁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更不乏射程能直達以色列乃至歐洲東南國家的類型。值得注意的是,德黑蘭的部分導彈,例如射程高達13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Shahab-3,同時具備配備戰略核武的能力。
由此,德黑蘭將鈾-235的濃度提升至20%,的確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證明伊朗距離成為正式擁核國家之日不遠矣。
今年初,美國總統拜登正式上任,他能否促成華盛頓與德黑蘭重返伊朗核協議,一直備受外界關注。然而,基於這幾年的局勢變化,即便美國遵守伊朗核協議,其抑制伊朗發展核武的效能已大打折扣。
誠然,即便當初達成伊朗核協議後,伊朗也未曾完全放棄擁核的念頭,從它屢次隱藏部分核武工程,便可窺探其發展核技術的野心,絕不止於民用的核能發電。
然而,在美國摒棄核協議前,伊朗不曾像現在擁有如此強大的擁核決心。德黑蘭尋求的是一種可以製造高濃度鈾,用以發展核武的潛在能力,以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在遵守伊朗核協議的事宜上出爾反爾,迫使德黑蘭破釜沈舟。
即便此刻的伊朗願意重新遵守原有核協議的規定,理論上也只能令發展核武的進程稍為變慢。除了因為核研技術是無法被逆轉的,更重要的是美伊目前嚴重缺乏互信,沒人可以保證德黑蘭與華盛頓及其盟友,往後不會再爆發新一輪衝突,或其中一方突然再次不願守約,要德黑蘭主動放棄以擁核作為談判籌碼,無疑是難如登天。
然而,在美國摒棄核協議前,伊朗不曾像現在擁有如此強大的擁核決心。(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中東勢加劇軍備競賽
伊朗有了正式研發出核武的可能性,中東勢必迎來新一輪的核武軍備競賽。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遜尼派中東國家,跟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中東國家,早已長期充斥著猜疑與不信任;伊朗擁核,各國將無可避免地陷入安全困境,致使中東區域,甚至全球核安全大幅下降。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就曾公開說,如果伊朗成為核武國家,沙特也會加入研發核武的行列。再者,以色列擁核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以伊朗同以色列及沙特之間的不友好關係,三者展開核武軍備競賽,只會令中東陷入更大的動蕩不安。
此外,倘若伊朗成為真正的核武國家,那意味著核不擴散條約成員國,可肆意摒棄自身的責任與承諾。此危險先例一開,或令其餘成員國也逐漸失去遵守條約的誘因,全球局勢將邁向核武擴散及以核武作威懾的趨勢發展。
事若至此,當初打開潘朵拉盒子的美伊雙方國家領袖實難辭其咎。
倘若伊朗成為真正的核武國家,那意味著核不擴散條約成員國,可肆意摒棄自身的責任與承諾。(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李紫楓、楊庭輝)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美重返伊朗核協議利弊參半
王毅訪伊朗 撒幣三萬億 華拉攏中東挑戰民主世界
美式制裁收效不似預期:委內瑞拉和伊朗案例分析
美式制裁離不開美國利益優先
世紀疫情牽動伊朗內政外交
自顧不睱 伊朗暫擱報復美國與以色列行動
The Glocal 和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學者合作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https://liker.land/glocal_hk/civic
如有垂詢,歡迎FB私信或電郵至editor@theglocal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