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美軍能隨意進入地球上任何海域,震懾區內敵國、保護盟友,以至發動攻擊的軍事能力是美國維持現行其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支柱,攸關其核心國家利益;故所以美國不可能接受中國試圖把其軍艦拒諸南海門外,讓其脆弱的東南亞盟友獨力面對中國。換言之,即使中國能與區內各國就資源和主權分配妥協,但由於中美兩國在南海的軍事戰略利益從根本上就互相衝突,這個南海問題癥結只會讓爭端無了期地延續下去。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早前在保守派智庫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說,全方位嚴詞批評中國近年各種擴張舉動,已明目張膽地威脅現行世界秩序、美國的全球利益,以至是美國的國內政治,明言美國不會坐視不理。這場近45分鐘的演說中,彭斯就南海問題僅僅說了125個字,沒有提及資源爭奪,也未觸及主權問題,只控訴中國軍事化南海,並粗暴阻撓美國在南海行使航行自由,反映當今南海爭議的本質,其實幾乎純粹是軍事力量博弈。
根據中國「南海九段線」的主權主張,幾乎整個南海的島嶼都屬於中國領土,並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擁有這些島嶼附近12海里的領海,以及其附近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而美國和東南亞各國顯然反對此主張。2015年10月,美國開始延續至今的「航行自由行動」(FONOP),不斷派船駛近南海各島嶼,挑戰中國對該海域的實質控制權;2016年7月,常設仲裁法院(PCA)裁定中國的南海主權申述不符合國際法,其後申訴國菲律賓和美國都以此為據,否定「九段線」的合法性。
只不過以上種種都未能阻止中國實質佔有南海島嶼。現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曾估計,截至2016年12月,中國在南海建造的人工島面積合計逾3200公頃,並在那些島嶼上建造各種戰略設施。問題是,中國那麼積極去建造人工島,意欲為何?

[adrotate group=”3″]
這並非只是要宣示主權,或是控制該海域內的天然資源。首先在主權問題方面,先不論上述PCA的裁決,即使只根據UNCLOS的定義,南海不少島嶼也是屬於不能住人的「礁」(Reef),就算國家把礁擴建成人工島並建設永久設施,也不能視為「領土」。第二,南海的天然資源確實豐富,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估計,南海除了有豐富漁業資源,還有多達相當於110億桶的石油和190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蘊藏;然而正如彭斯所說,中國在南海建設的是軍事基地,部署的是導彈,這些東西對開採天然資源亳無幫助。
但是,中國也並非直如美國指控般,密謀剝奪南海的航行自由。事實上,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透過南海進行的貿易量總值1.47萬億美元,佔其貿易總額達39%(2016年數字),換言之若中國強行阻斷南海航道,自身也會元氣大傷。而且由於南海航線的咽喉位置,包括馬來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等,都是由東南亞國家掌控,故中國在南海建設如補給基地的設施,延長海軍和空軍的常規火力投射範圍、加快反應時間,反過來說其客觀效果之一或是能震懾這些國家,以防它們「圖謀不軌」。
坊間不少評論說中國是要突破「第一島鏈」封鎖,但早於2008年12月開始,中國就有能力派軍艦遠赴亞丁灣打擊索馬里海盜,那時中國還未積極於南海建設。若中國真是要突破「第一島鏈」,打造遠洋海軍,需要的是建立更多海外補給基地,而非在南海部署導彈和軍機。

[adrotate group=”3″]
中國在南海大興土木,首要考慮其實是想確保自身國防安全。先仔細看看中國周圍的國家:蒙古、中亞和中南半島各國與中國實力差距太大,怎樣也不可能挑戰中國;俄羅斯和北韓均與華關係友好;印度若要由陸路侵華,必先經過遼闊的西藏地帶,甚至要跨過喜馬拉雅山脈,才有望推進至四川等腹地,相當不切實際;而日本則受和平憲法限制,可見將來都不會主動攻擊中國。因此對中國而言,最大甚至唯一的國防危機,是萬一與美國反目開戰,美軍會從東海和南海進軍入侵。
先不論東海格局,中國防範美軍從南方入侵的最佳辦法,就是在南海部署大量的反艦和防空導彈,以及各種戰鬥機和轟炸機,構築一個直線距離達數百以至逾千公里的緩衝區域,不容許美軍戰艦隨意進入,尤其是在戰時,以防範美軍直接攻擊南部多個戰略重地或主要城市,甚至登陸。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Harry Harris曾形容中國在南海建造「沙長城」(Great Wall of Sand),就此看來可謂一語中的:南海軍事設施就像長城般,首要目的是防禦,而非擴張。
不過,美軍能隨意進入地球上任何海域,震懾區內敵國、保護盟友,以至發動攻擊的軍事能力是美國維持現行其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支柱,攸關其核心國家利益;故所以美國不可能接受中國試圖把其軍艦拒諸南海門外,讓其脆弱的東南亞盟友獨力面對中國。換言之,即使中國能與區內各國就資源和主權分配妥協,但由於中美兩國在南海的軍事戰略利益從根本上就互相衝突,這個南海問題癥結只會讓爭端無了期地延續下去。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曾維駿)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美中南海軍事外交博弈再升溫
二○一九年迄今,美國在中國所控制的南海島礁附近水域,執行了八次「航行自由行動」,美中在南海的軍事與外交博弈也隨之升高。美國國防部在亞太部署的重心是南海,而非台海。
十一月二十一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莫姆森(Reann Mommsen)向媒體透露,近岸作戰艦吉佛森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於二十日駛入南沙群島美濟礁周邊十二浬範圍內;另一艘驅逐艦韋恩梅爾號(USS Wayne E. Meyer)也在二十一日「無害通過」西沙群島。
美國海軍展現「分散式殺傷」概念
這是二○一九年迄今,美國在中國所控制的南海島礁附近水域所執行的第七與第八次「航行自由行動」(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s),與一七年及一八年合計九次相較,頻率明顯大幅增加。
雖然美國在今年這八次航行自由行動中,很少、甚至沒有在十二浬範圍內進行軍事科目演練或停留,基本上都屬於無害通過,但仍有下列值得觀察之處。
首先,二十日駛入美濟礁周邊十二浬範圍的近岸作戰艦吉佛森號,是九月十日才從美國西岸聖地牙哥出發前往新加坡。具匿蹤設計的吉佛森號,配備全世界第一款匿蹤、次音速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 NSM),搭配MQ-8火力偵察兵無人機,能攻擊一六○公里外的目標,打擊距離較美軍現役的魚叉反艦飛彈高出三成。美國計畫在新加坡部署三艘與吉佛森號類似的近岸作戰艦。
吉佛森號二十日的行動,加上十月六日美國雷根號航艦打擊群和拳師號兩棲戰鬥群在南海會師,並舉行聯合演習,很難不讓中國軍方認為,這是美國海軍「分散式殺傷」概念在南海的展現。即針對對手作戰體系的薄弱環節,運用類似近岸作戰艦這種高性能、高機動性與高威力的小型水面艦編隊,擔任前沿威懾和干涉作戰的主力,把以航艦為核心的傳統打擊艦隊,控制在中國反艦彈道飛彈打擊範圍外,替前沿編隊提供空中偵察預警和電子戰支援,以提升戰場生存、縱深滲透和有效打擊能力。
換言之,透過分散式殺傷概念的具體展現,美國向中國與周邊國家傳達了不讓中國獨霸南海的意圖。
精心設計的「軍事外交」行動
第二,在美國海軍連續兩天分別於南沙與西沙執行航行自由行動時,美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正在越南訪問,除討論雙邊國防合作相關議題,也謀求與越南共同應對中國「破壞國際安全秩序」的行為。事實上,艾斯培在前一站馬尼拉與菲律賓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 Lorenzana)會晤時,不僅強調《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涵蓋範圍包括南海,也暗示不排除與菲律賓討論修改條約內容,以因應時勢變遷。其中包括是否將菲律賓所控制的南海島礁,明確定義為菲國「國土」。
因此,這連續兩天的航行自由行動,甚至十月六日雷根號和拳師號的會師,都是美國針對南海周邊國家精心設計的「軍事外交」行動,目的是敦促這些國家與美國合作,對抗中國南沙基地體系開始運作後逐漸擴張的影響力。
而今年六月,遼寧號航艦戰鬥群在進入西太平洋後,從菲律賓南方的蘇祿海進入南海海域,再北上返回中國大陸,和五月至十月,中共針對馬來西亞與越南所採取的行動,正好被美國當做中國在南沙基地體系開始運作後,對周邊國家威脅可能升高的證據。
中國在南沙七個人工島的基地建設工程於一八年上半年陸續完工,各項設施的作用開始顯現,使中國得以將軍事戰略力量的集結區與任務區,從南海西北部的西沙群島,往南推進到南海中部,讓中國軍力與海上執法武力,能從南沙基地體系獲得支援,增加在南海南部與西南部邊緣的任務執行時間,提升對相關海域的掌控力。
例如九段線內最西點──富油氣資源的南沙群島萬安灘(Vanguard Bank),由於位置過於偏南,以往中國根本鞭長莫及。然而,在今年七月,中國突然派出海洋地質八號探勘船,在海警武裝護衛下,前往萬安灘海域探勘石油,引發與越南船艦之間連串的衝突與對峙。
格外引人注意的是,在七月初至十月二十四日的海上對峙期間,中國船隊只有在八月初短暫離開六天,且最多時曾出動多達七艘的護航艦艇,包括世界最大執法船之一、排水量一萬二千噸的海警三九○一。在整個對峙期間,已知中共海警三五一一一的確曾駛往永暑礁整補,然後再返回執行任務。
永暑礁成中方執法與油氣探勘基地
換言之,距離萬安灘約四百公里的永暑礁,可能已成為中國海上執法、油氣勘探和開發的保障基地,讓中國更有能力與意願採取強迫及武力威脅手段,遏止周邊國家的油氣作業,同時卻進行自己的探勘作業。
隨著中國在南沙基地體系開始發揮影響力,美國與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與外交博弈也隨之升高。相形之下,美國在台海目前主要還是採取外交手段找中國麻煩,軍事行動都只是象徵性的。一言以蔽之,美國國防部在亞太部署的重心是南海,而非台海。https://www.new7.com.tw/talk/talkView.aspx?i=TXT20191127160311U3A
五角大廈新戰略!南海頻現美國機艦進出
5月1日又見美國EP-3E偵察機取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巡弋,這是美軍4月初以來第14次現蹤亞太空域。4月30日美軍另有兩架B-1B轟炸機在南海上空執行任務。與此同時,美國軍艦4月28、29日接連二天駛進南海海域。美智庫學者評論,美軍頻繁進出南海,突顯了五角大廈的南海新戰略:「可預測的戰略,不可預測的行動」。
美國軍艦二進二出南海 前所未見
美國海軍在4月28、29日接連派遣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及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巡洋艦「碉堡山號」(USS Bunker Hill),分別航行於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島周邊,後者更是事前無預警下進行,引發中共抗議,稱此舉侵犯領海。
美軍發表聲明稱,只要不威脅沿途國家安全,在國際法容許下,行使「無害通行權力」(the right of innocent passage)不應受任何限制。該聲明並強調會繼續展開上述自由航行、飛行作業。
據軍事資深媒體人吳明杰的觀察,美軍自2015年至2018年基本上平均兩個月才有1艘軍艦穿越南海島礁。2019年有所升溫,5月和8月各有兩艘穿越,頻率最高,算是警告動作。而這一回美軍軍艦連續兩天穿越南海,是前所未見的。
美方「可預測的戰略,不可預測的行動」
另據專事記錄軍軍動態的「Aircraft Spots」5月2日公開資訊,上述美國兩架執行南海飛行任務的空軍B-1B戰略轟炸機,是來自美國本土南達科他州埃爾沃斯(Ellsworth)空軍基地,來回展開長達32小時的遠航飛行訓練。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則是由日本沖繩嘉手納(Kadena)空軍基地起飛。
CNN引述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資深國防研究員希斯(Timothy Heath)的評論報導稱,美國軍艦二進二出南海,突顯了五角大廈的新戰略「可預測的戰略,不可預測的行動」,欲讓競爭對手僅能跟在美軍後頭行動。
希斯指出,美國空軍4月中也有類似行動,軍方無預警將部署關島的B-52轟炸機撤離,結束16年來的「持續轟炸機進駐任務」,改為日後只要五角大廈覺得合宜,隨時可派出B-1、B-2及B-52轟炸機。
希斯認為,就如關島(Guam)將不再有轟炸機持續進駐任務,美軍很可能以非常態的模式在南海執行任務及活動,有別於以往的可預測模式。
美國海軍陸戰隊轉型 對抗中共南海軍事擴張
3月2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發佈一份官方新聞稿,公開2020~2030年10年間的轉型計畫:未來精簡的兩棲陸戰隊將更專注於島礁奪控、兩棲投送與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等任務,同時增編導彈部隊、無人機等先進設備應對全領域作戰,以對抗中共的南海軍事擴張。
此外,駐日本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快速反應部隊、第31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MEU)4月22日表示,已在南海執行由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搭載的尖端匿蹤戰機F-35B飛行訓練。此舉不僅是為壓制中共在南海推進軍事據點化的行動,還有意在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彰顯美軍的應變能力。
據MEU透露,MV-22魚鷹運輸機也參加訓練。美軍官方表示「只要國際法允許,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就做好了自由開展行動的準備」。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5/2/n12077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