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地區研究 軍事熱點

【聯合早報特約】Escalate-to-deescalate——解讀俄羅斯聯邦最新核威懾力原則

如今莫斯科態度強硬,與華盛頓相互指責。繼美國去年八月正式退出〈中程導彈條約〉(INF Treaty)後,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亦將於明年二月到期,若在此之前美俄雙方還沒有談妥條件續約,將撤底動搖著核不擴散的根基。而不論是OST、New START,還是俄國一再重申的核威懾力原則與Escalate-to-deescalate的邊緣政策,唯一可能緩和局勢、修補關係的希望,大概就在於十一月美國總統選戰過後,站在白宮中央領導美利堅合眾國不再是特朗普,而是喬‧拜登。

 

莫斯科於六月二日發佈了一份名為〈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力的基本國家政策原則與方針〉(Basic Principles of State Polic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n Nuclear Deterrence)[1]行政命令,並附有總統普京的簽署。這份文件不單涵蓋了俄國往後的核武政策與立場,還包括了各種莫斯科將會使用核武的情況,以及控制核武決定的負責人等——這些過往均只能被外界揣測的「原則」和「情勢」,如今均明文寫在了俄羅斯官方公開行政命令之內。不過若仔細閱畢這法令,便不難看出這是不僅是一份國際性的提醒、一種警告,更是加強莫斯科核威懾力確實性的一著。

 

核威懾力——莫斯科的軍事軸心

鑑於俄國首次明確道出其核威懾力的原則,文件當中不論是詳細列明,還是隱含的訊息都相當多。此文件關鍵之一,在於第17條——在面對核武以及其他大規模殺傷力武器時,俄羅斯將保留其使用核武的權利。在對方具侵略性行為的情況下,只要俄國判斷國家安全受威脅、自身存在陷入危機(existence of the state is in jeopardy)即使只是對方使用的僅是常規武器,前者亦有部署使用核武的可能。法令第19條(a)在這點的用字相當曖昧,當俄羅斯獲「可靠資訊」本土將迎來彈道飛彈的攻擊,莫斯科便或會使用核武抗衡。至於什麼可定義為「可靠資訊」,又是什麼才算得上「國家自身存在陷入危機」,則無詳細定義。而且,據法令第18條,使用核武的決定全權在於俄羅斯聯邦總統,也就是不久前方憑公投解除連任限制的普京手上。換句話來說,只要是普京視為威脅國家安全之情勢,俄羅斯隨時可以發射帶有核彈頭的彈導飛彈。

 

不過綜合俄羅斯近年的軍事發展,這樣的策略其實不難理解。

 

冷戰結束後,兩極體系(Bipolar system)被打破,美國成為全球霸權的唯一領導者,然而,從前蘇聯灰燼中崛起的俄羅斯聯的軍事實力還是不容被忽視。據SIPRI的最新統計,2020年莫斯科擁有的核武數量為6375枝,比之華盛頓的5800枝核彈頭還要多[2],且遠遠拋離美國以外的所有核武擁有國(Nuclear Weapon State)。事實上,莫斯科之所以能在軍費開支少於他國[3],卻仍能在廿一世紀繼續維持其堅固的軍事地位,核武以及國家的核武政策便是最為關鍵的一點。相比起美國去年在軍備花費的6,860億美元[4],GDP比美國德州還要少的俄國,在2019的軍費開支只有651億,卻也佔全國GDP的3.9%左右[5]。軍費開支不完全代表軍事力量,因每年的軍費開支並沒有把已有(現存)軍備計算在內,且軍事力量還涉及許多如軍隊作戰經驗、政策及統籌等考量,可若俄國沒有了核武作為鞏固國家安全、防止具挑釁和侵略性行為的主要武器,相信莫斯科不可能擁有現在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普京在這個時候重申俄羅斯的核武立場與核威懾的使用,明顯是要告訴世界,俄國依靠核武故堅固的軍事實力還在,且不容被挑戰。

法令第18條指出,俄羅斯聯邦總統,即現任的普京,可以根據情勢全權決定使用核武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Escalate-to-deescalate——危險的Brinkmanship

此文件一改過往風格,明文盡列莫斯科的核武政策與立場,其實變相是在進一步鞏固俄羅斯的核威懾。因為核威懾的確實性(credibility),很大程度建基於該國是否有使用核武的覺悟和準備,而那些外交修辭和威脅,至乎詳盡道出哪些「行為」具挑釁性並將被視之為軍事威脅,俄國將「會」部署核武。比方說,法令第10條就聲言俄羅斯有在任何情況部署核武摧毀潛在對手,並對其造成無法彌補之傷害的能力,以及實行此等部署的絕對準備與兵行險著的決心。

 

這些具體資訊與嚴正聲明正是加強核威懾效果的手段——以相互保證毀滅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原理勸阻任何敵方野心或侵略性行徑。然而在這裡更值得注意的是,文件確立並證實了莫斯科Escalate-to-deescalate的原則——法令第4條明確指出,一旦戰爭爆發,俄羅斯將利用其核威懾力,以防止武裝衝突進一步升級,並在有利於莫斯科及其盟友的前提下結束戰爭。換句話來說,俄羅斯將會不惜一切代價讓其取得最後的勝利,即使這意味著實行第一次核打擊。

 

這份行政命令或為俄國未來使用核武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和理據。事實上,這是極度危險的Brinkmanship(邊緣政策)。因為這種源於現實主義的威懾理論(Deterrence Theory)的政治決定本來就有著各式各樣的缺陷,比如說假定所有決策者均會下理性決定,低估意外擦槍走火的幾率等等。可如果我們從過去十年的事件中可以看到的是,現實並不會總是依著劇本走。Escalate-to-deescalate這種試圖以MAD 脅迫他國就範的政策,隨時導出一發不可收拾的反效果。

 

對的時間點

至於俄羅斯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表這樣的「嚴正聲明」與「威脅」,解釋有二——讓普京再表其強硬立場與態度,為2024年其總統任期屆滿後繼續執政掌權而鋪墊,此為其一其二便是降低核武擁有國與其聯盟干預俄國與其他國家之衝突至乎戰爭的意欲和機率。簡單來說,也就是警告美國以及其盟友別再插手烏克蘭的「事務」。

 

事實上,細看文件中有多項法令條文列明俄羅斯將使用核武化解軍事威脅之狀況,例如當非核武擁有國的領土之內被部署核武以及其運輸系統等,部分可謂劍指烏克蘭。可就如第12條(b)所指,只要是俄羅斯聯邦視作潛在對手的政權,任何導彈防禦系統、核武運輸系統、中程、短程的巡弋飛彈、彈道飛彈至乎非核武的高超音速武器、無人戰鬥航空載具 以及導能武器的部署,均會被視作具侵略性的威脅,亦即莫斯科有權利實行第一次核打擊。

 

這無疑是種威嚇,也是一種提醒——如若美國等執意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莫斯科不排除將使用其核武威懾力,以及危險的邊緣政策為求取得最終有利於後者的局勢。加上特朗普在五月宣佈美國將退出 〈開放天空條約〉(Open Sky Treaty),在現實主義的框架下,更添莫斯科的疑心,認為不再讓彼此進行非武裝式空中偵察的華盛頓圖謀不軌。而面對不再如過往透明的軍事機制、一落千丈的信任與更多的未知,普京選擇此時發出宣告亦是意料中事。短短六頁的文件之所以如些重要,是因為它重申並進一步鞏固了俄羅斯的核威懾力原則以及確實性,使莫斯科未來在國際關係的各種糾紛中亦得以泰然的處於不敗之地。

俄羅斯不排除對美國等有意協助烏克蘭的國家使用核武威懾力甚至邊緣政策,以求得對俄羅斯有力的局勢。(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未來

如今莫斯科態度強硬,與華盛頓相互指責。美國去年八月正式退出中程導彈條約〉(INF Treaty後,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亦將於明年二月到期,若在此之前雙方還沒有談妥條件續約,將撤底動搖著核不擴散的根基。而不論是OST、New START,還是俄國一再重申的核威懾力原則與Escalate-to-deescalate的邊緣政策,唯一可能緩和局勢、修補關係的希望,大概就在於十一月美國總統選戰過後,站在白宮中央領導美利堅合眾國不再是特朗普,而是喬‧拜登。

 

[1]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Russian Federation. (2020)‘Basic Principles of State Polic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n Nuclear Deterrence’,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mid.ru/en/web/guest/foreign_policy/international_safety/disarmament/-/asset_publisher/rp0fiUBmANaH/content/id/4152094 [Accessed 12 June. 2020].

[2]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20). SIPRI Yearbook 202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註:2019年全球軍備預算最高的三大國家為美國、中國和印度。

[4]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9)‘Fiscal Year 2019 Defense Budget’,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dod.defense.gov/News/SpecialReports/Budget2019.aspx [Accessed 12 June. 2020].

[5] Tian, N., Wezeman, S., Wezeman, P., Silva, D., & Kuimova, A. (2020). ‘Trends in 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 2019’.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ipri.org/sites/default/files/2020-04/fs_2020_04_milex_0_0.pdf

 

(原文刊於聯合早報,作者李紫楓)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一個時代的終結——中程導彈條約的壽終正寢與中美俄軍備競賽

Revisiting the Ukraine-Russia-EU triangular dynamics

中印俄會建立世界新秩序嗎?

為何俄國人如此支持普京?——俄國政壇「不死鳥」前後任期之回顧與前瞻

日本的核武選擇——活在美國核保護傘下

脫歐後的英國核武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