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一個很關鍵的年份,除了國際能源價格重挫之外,土庫曼更開始失去了俄羅斯這一個龐大的出口市場。當經濟結構被打破,亦破壞有助土庫曼獨裁政權的因素 - 全民福利政策。全民福利需要巨大的國家開支,而土庫曼的財政狀況,已經不可夠與昔日同日而語了。
「汗血寶馬」、「大理石」及「地獄之門」,都象徵著土庫曼斯坦這個鮮為人知的荒蕪國度。其實,這個前蘇聯國家在中亞斯坦五國之中最為保守與獨裁,其封閉稱度超乎想像,更享有也有「中亞北韓」的稱號。如此極權的國家,以豐富天然氣聞名於中亞。
土庫曼近年正面對「出口危機」,事源於極度依賴天然氣出口的土庫曼,近年漸漸經不起國際能源市場的考驗。
民主政府是靠民意受權來確立政府的合法性,而威權政體靠的是政積來穩固民心。政續劣拙會瓦解統治者本身的合法性,在政治學術語上稱之為政績困局(Performance Dilemma),而土庫曼正面臨此情況。經濟衰落,國家財政負擔不起其特殊的「福利制度」,增加了政局不穩的可能性。
「出口危機」到底可以怎樣影響土庫曼獨裁者的威權統治?土庫曼又會否墮入委內瑞拉式的政治動盪呢?
[adrotate group=”3″]
從尼亞佐夫到別爾德穆哈梅多夫
土庫曼在冷戰時期為蘇聯的加盟國之一,和其他中亞小國的面對同樣厄運,都是蘇聯共產黨的傀儡。中亞五國在冷戰時期基本上是在鎖國狀態,人民猶如墮入時間停止的異空間。到了1991年,蘇聯土崩瓦解,如土庫曼斯坦的中亞等國亦紛紛宣怖獨立。然而,一雞死一雞嗚,惡名昭彰的獨裁者尼亞佐夫(Niyazov,1940年 – 2006年)擔任了土庫曼的領袖,除了自立為「終生總統」之外,還自訛「土庫曼巴希」

(Turkmenbashi,解作土庫曼人的領袖)。在任期中大搞個人崇拜,例如編綦像毛語錄般的書冊《魯赫納瑪》,其內容包括了他的自傳,精神道德上的指導以及歷史等等。這本書冊在土庫曼的地位有如可蘭經,政府更規定把書冊內容列入為學校教材。
2006年死尼亞佐夫死後,繼任者別爾德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imuhamedow)維持尼亞佐夫之大業,獨裁程度變本加厲。根據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評估,土庫曼的貪污指數排名位列全球第154名,賣官鬻爵隨處可見;無國界記者更把土庫曼的新聞自由評為全世界排名第178位,僅僅前於北韓及厄立特里亞,記者生命朝不保夕。
沿襲蘇聯的極權因子
究竟是甚麼因素,令到土庫曼的威權統治到了廿一世紀依然穩如泰山呢?專門研究土庫曼政治的自由新聞工作者Bradley Jardine,把原因歸為政治與經濟上因素。
在政治層面上,中亞五國在蘇聯解體後,基本上都是廷續蘇維埃體制。新瓶舊酒,權力核心依舊。尼亞佐夫本為共產黨第一書記,在解體後改組共產黨為土庫曼斯坦民主黨,亦是境內唯一合法的政黨。再者,該區邊境持續不穩定,也令政府不得不封鎖對外消息。就算連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之死,政府也竭力封鎖。主因是邊境地區長期受到伊斯蘭武裝分子的威脅,例如塔里班及烏茲別克的伊斯蘭運動組織(IMU)。尼亞佐夫深感境外伊斯蘭勢力會喚起國內潛在聖戰者挺而反抗,所以不得不用鐵腕管治,避免步塔吉克斯坦內戰之後塵。
除了本身的政治氣候,固有的豐富的經濟資源也助長了土庫曼獨裁政權的氣焰。擁有全球第四大天然氣儲存量的國家,天然氣出口佔八成,以及以出口石油佔重經濟的土庫曼斯坦,就像沙地阿拉伯眾食碌主義的國家,享受與生俱來的經濟資源優勢。著名美國學者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認為食碌國家有助獨裁政權的鞏固,詳情可參考筆者關於沙地阿拉伯新經濟改革之文章。
[adrotate group=”3″]
全民免費資源
人民歸順威權政體,離不開政府以利誘方式籠絡民心之計。土庫曼天然資源充裕,自然能支撐龐大的福利開支。在1993年,土庫曼政府通過了一項法案,讓全國人民可免費享用水、電、煤氣及鹽。尼亞佐夫死後,繼任的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更把此法案帶效期廷長至2030年。
此番景象到了近年卻戛然而止。於2014年,總統下令限制每戶每月只可用50立方米的煤氣 。用電量亦然。二人家庭計,平均每戶家庭只能每月使用90度電。
到了2015年,土庫曼的長老諮詢理事會更提議廢除立國以來的向全民免費供煤氣、電力與水的福利制度。如斯決定,象徵著土國全民免費資源的福利政策,正式壽終正寢。
國家政策有如此重大的轉變,可以歸咎於兩項主要因素:資源價格的暴跌,以及列強在中亞與與土庫曼之間的互動。福利政策的廢除,其實也正正為土庫曼的獨裁政權,帶來潛在的危機。
自2014年起,無論是石油抑或是天然氣,價格都跌得不堪。天然氣格價下跌的原因眾多,例如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觸礁、其他化石資源持續增產、及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放緩。這一籃子因素,都令市場上的天然資源供不應求。
「出口危機」(Export Crisis)
列強在中亞與與土庫曼之間的互動,也影響著土庫曼的資源出口危機,特別是俄國與中國兩大周邊列強。根據土庫曼國家數據及信訊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e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Turkmenistan)的數據,土庫曼於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比起上年同期,由9.1%下跌至6.1%,世界銀行亦預測土庫曼於2016年整個年度的GDP增長會跌至5%左右。
而且,國家在2015年的財政狀況於十年來首次錄得赤字。對於一個GDP以以天然資源出口為主的國家來說,無庸置疑正步入經濟不景氣的處境。
於2016年初,土庫曼國營天然氣公司Turkmengaz宣怖,俄羅斯毅然終止向土庫曼輸入天然氣,嚴重打擊土庫曼的天然氣出口。事實上,俄羅斯這做法已有跡可尋。根據路透社的報導,自2009年始,俄羅斯從土庫曼進口的天然氣由400億立方米減至2014年的110億立方米。到了2015年,更只有40億立方米。
為何要減少從土庫曼進口天然氣呢?除了是近年資源需求下降,俄羅斯寧願出口本國天然氣等經濟因素之外,還有政治報復。

中亞五國的天然氣出口,基本上只能經俄國的唯一管道,再出口到歐洲市場,而這條牢牢綑綁中亞的鎖鏈為中亞-中央(CAC)管道。到了近年,土庫曼為了防患未然,推動天然氣出口多樣化,興建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此舉以後,普京的動作更為明顯,脅土庫曼的出口命脈作為外交籌碼,以免中國與中亞國過從甚密,試圖增強在其後花園的影響力。
土庫曼的第三個選項是在裡海(Caspian Sea)興建管道,接駁阿塞拜疆的巴庫管道,以避開俄羅斯,出口天然氣到歐洲。但是,這計劃受到俄羅斯很大的反對。
與普京友好的伊朗更助其一臂之力,利用裡海的主權爭議(至今還未決定是海還是內陸湖)去施壓阻止。四面楚歌之際,除了正在興建與印度連接的管道(TAPI)之外,土庫曼唯有向中國靠攏了。
最後就是與中國的互動。上面提到自2007年,中國已經與土庫曼合作興建天然氣管道,以供土庫曼的天然氣能出口到擁有龐大能源需求的中國,十年間,兩者之間已經完成了三條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CCA),而第四條預計在2017年正式運作。
然而,其管道工程卻延遲。烏茲別克於年初暫停了工程,而吉爾吉斯段的工程亦然。其背後盤算,離不開北京對天然氣資源日益下降的事實,害怕在興建管道以後無利可圖。若果沒法完成第四條管道,土庫曼的天然氣出口增長就步履蹣跚了。
[adrotate group=”3″]
懷緬尼亞佐夫的年代
究竟「出口危機」對土庫曼背後的啟示是甚麼?對於一個極度依賴出口天然氣來維持經濟增長的國家,如此困局猶如廢掉武功。若果我們順從國外政治經濟互動與土庫曼全民免費用電的福利政策並排觀察,不難發現土庫曼的國家政策極受「出口危機」影響。
2014年是一個很關鍵的年份,除了國際能源價格重挫之外,土庫曼更開始失去了俄羅斯這一個龐大的出口市場。當經濟結構被打破,亦破壞有助土庫曼獨裁政權的因素 - 全民福利政策。全民福利需要巨大的國家開支,而土庫曼的財政狀況,已經不可夠與昔日同日而語了。
隨著社會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大眾對政權的不滿情緒逐漸浮現。土庫曼境內少數敢言的新聞社Alternative News Turkmenistan (ANT)曾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寧願選擇活在尼亞佐夫的年代,這證明現在的政府不如從前穩固。
經濟危機對土庫曼國庫構成無比的威脅,而這威脅最終只會令獨裁者失去高地。土庫曼的高壓統治,在太平之下似乎走向搖搖欲墜。
(原文刊於洞見國際,作者孫超群)
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除了中國,還有別的選擇嗎?──看準大國矛盾,土庫曼「能源外交」的智慧與挑戰
誰說小國無外交?(下)──被主流媒體忽視的阿曼,「不一樣的阿拉伯國家」
Turkmenistan: Playing Games as the Economy S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