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Will Africa Feed China?》的成書背景,是源自Brautigam不同意一眾主流媒體對中國在非洲行徑的解讀,但彭博另一篇題為《The Future Is in Africa, and China Knows It》的文章,相信是Brautigam會表示認同的例外。
Brautigam是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國際發展學(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課程總監,早年曾在數間非洲大學出任訪問學人,對中非關係自有一套見解。2009年她曾出版另一中非關係著作《The Dragon’s Gift》,被翻譯成《紅色大布局:中國錢進非洲的真相》,是當時華文世界難得一見的中非關係佳作。然而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日增,Brautigam發現不少西方主流媒體-從《經濟學人》到《金融時報》-都對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特別在農業方面)作出誤判。更嚴重的是,此一錯誤前設更左右了國際組織的研究方向,因而得出偏頗結論。有見及此,Brautigam就聚焦農業、借《Will Africa Feed China?》一書,對以下四點作出反駁和呈清:
- 中國正獲取非洲農地;
- 中國政府利用國企、主權基金進行上述行動;
- 中國對非洲出產的穀物虎視耽耽;
- 中國政府派國內農民到非洲進行「殖民」。

[adrotate group=”3″]
首先,Brautigam並不認為非洲農地正落入中國手中。她指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往往因為各種原因,未有如預期落實、計劃甚至會遭到中止,但西方傳媒卻未有更新情況,繼而對最初誇下海口的言辭深信不疑,醜化了中國在非洲的行徑。例如將業務延伸至棕櫚油以發展生物燃料的電訊巨頭中興(ZTE)曾計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買下三百萬公頃土地作相關投資,但Brautigam發現,西方媒體未有對中興最終將投資重心轉至東南亞的事實作出報導,令「中國在非洲大舉買地」的印象仍在。除此之外,她亦指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很多時是與其他地區(如歐盟)合資,並非所有項目都由中國資金獨力承擔,因而斷言中國在非洲大陸大舉買地,實屬於理不合。
至於上述第三點,Brautugam就指出一方面,在非洲種植穀物再運回中國,不乎合成本效益;另一方面,中國從非洲進口穀物的比例十分有限。大豆就是一例。書中提及,中國有份在內陸國贊比亞的農場參與大豆(連同小麥、粟米)種植,所以假如要將當地出產的作物運回中國,就先要送到沿海地區,再經海路運輸,成本遠超自己在國內種植,更何況中國進口大豆的重要來源地還包括美國、巴西等地,因此中國將非洲轉化成「糧倉」的指控,她亦不敢苟同。在中美貿易戰中,中國承諾願意向美國購買大豆一度成為緩和跡象,也算是佐證了Brautigam的論點。
但有關中國政府作為幕後策劃者-利用大至國企、主權基金,小至普通農民-有系統地吸納、控制非洲農地,Brautigam就表示事實並非如表面般簡單,有必要進一步作探討。她承認,中國設有支持「走出去」的資金,例如進出口銀行、發展銀行與農業部合共提供八十億美元用作借貸,但目的並非資助中國企業獲取外國土地;主要目的和對象反而是非洲政府,讓他們可以於自己國內投資,中國企業更多是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參與。而中國農民大舉前往非洲的行徑,她則認為與中國政府不相干,也不可行。事實上,哥倫比亞大學傳媒學教授Howard French在2014年出版的另一本書,也分享了類似觀點,認為中國人前往非洲的原因,更多是因為認為當地有更多機會、前景比留在國內好。由此看來,認為中國政府「轉移人口」到非洲之說是陰謀論多於實際情況的,Brautigam並非唯一一人。

[adrotate group=”3″]
在「中國是非洲的新殖民者」一類言論風行的今天,此書無疑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證據證明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遠遜我們普遍預期(至少在農業方面),無論立場如何,都十分值得一讀。但假如作者能夠進一步探討為何中國官方不對失實報導作出澄清,或澄清了而不被重視的原因,相信全書的結構會更完整,亦更具說服力。另外,閱讀此書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另一點-「不對稱關係」(power asymmetry)-亦十分值得思考。正如近年有不少學者指出,在與大國交手的過程中,小國往往能成功爭取自己所想。而中非關係作為典型的「不對稱關係」,在論斷大國(中國)以軟硬實力對小國(非洲國家)巧取豪奪之際,反思非洲國家多大程度上成功爭取自己心中所想,可謂同樣重要。
雖然《Will Africa Feed China?》的成書背景,是源自Brautigam不同意一眾主流媒體對中國在非洲行徑的解讀,但彭博另一篇題為《The Future Is in Africa, and China Knows It》的文章,相信是Brautigam會表示認同的例外。
(原文刊於星期日明報,作者朱啓政)
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從歐亞核心到海陸兩棲霸權的演變——評《王賡武談世界史:歐亞大陸與三大文明》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書評 大中華主義者不能自拔的中華混迷
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是種帝國殖民的手法嗎?從一個歷史的觀點
「中國人來建鐵路,但我寧願他們是德國人!」──為什麼吉爾吉斯的「恐中症」,比鄰國都來得嚴重?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