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為《興亡的世界史》系列之一,作為東北亞區域史的一部專著,缺乏以區域的廣度析述戰後東北亞的歷史,卻因岸信介和朴正熙人物重心的結構限制,採取分別探討戰後日本、韓國的政經發展的路徑。若採取東北亞區域的角度,則必須加強朝鮮、美國、中國大陸,甚至台灣因素的分析。有意進一步深入了解日韓史或東北亞史的讀者,可自行尋閱其它著作和史料,從上述方面進行研究,補充認知。
2018年12月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的《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翻譯自日本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系列之一。《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由兩名駐日韓裔學者──東京大學姜尚中、北海道大學玄武岩所著,二人皆為日韓關係專家,而姜氏亦專研民族主義及後殖民研究。《大》台灣中文版添加副題《強人政治與統制經濟如何影響近代日韓》,令本書結構脈絡更為清晰及形象化:(1)將七十五年的東北亞歷史分為戰前及戰後(冷戰)兩個時期;(2)前期以大日本帝國與滿洲國為描述主體;戰後則析述日本及韓國的政經發展;(3)橫軸穿插兩個時期的主體是兩個人物 -- 戰後的日本首相岸信介,和韓國總統朴正熙;二人戰前皆曾於滿洲國歷練;(4)岸、朴在滿洲國的經歷影響了戰後二人當權後,所展現的強人政治和所施行的統制經濟。(5)如作者所言,《大》的學術意義在於展現滿洲國與戰後日本、解放後的韓國歷史的延續性。由人物、時空、地點、管治形態劃分,《大》包含多重相互影響的至少七組變量;384頁內容描繪20世紀1905年至1980年的東北亞歷史,信息量可謂非常龐大。
在《大》結構脈絡的投射圖像中,岸信介與朴正熙是全書的主軸,連接滿洲國與戰後日韓的發展,展現作者意欲表達的概念--「歷史的延續性」。在閱讀此書時或會發覺,由於滿洲國是日本帝國的「傀儡國」,身為「空降」自日本本國精英官僚的岸信介,和僅為滿洲國朝鮮裔中層軍人的朴正熙,對滿洲國影響的重要程度,似乎本身便因他們身分的不同而不一;反過來他們戰後各自在日、韓執政的經驗,受滿洲國時期經歷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adrotate group=”3″]
岸信介出生於日本山口縣。山口縣前身長州藩是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主力,而年輕時的岸信介受日本右翼分子北一輝國家社會主義的思想啟蒙,1936年起以日本革新官僚的角色赴滿洲國擔任重要官員,基於「總務廳中心主義」的集權體制,如《大》作者所言,在滿洲國進行「統制經濟」的實驗,是滿洲國政經系統的「總設計師」。岸把滿洲國的政治集權和計劃經濟的經驗,延續至確立戰後日本「五五年體制」的政治秩序,以及「日本株式會社」的政經管治模式。《大》引述岸信介「戰前」、「戰後」都「毫無斷裂」,「所持一貫的想法」……「連結到自己前往滿洲國的種種」,對戰敗的日本進行革新,追求政治獨立(於美國)與經濟急速發展。《大》對岸信介的評價相當精辟:指其「具有豐富的馬基亞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式機智權謀,其所作所為甚至可說是貫徹權力的虛無主義。」
朴正熙則於1940年就讀滿洲軍官學校,之後作為軍人加入滿洲國軍直至二戰結束,軍階至中尉。作為一名普通軍人,朴正熙受滿洲國影響遠比他影響滿洲國要來得多。朴戰前在滿洲的人脈白善燁、金正濂等,拯救及支持了朴的政治生命。《大》指朴正熙在20世紀70年代的「獨裁時期」推行農村「新村運動」,是受了大日本.滿洲帝國皇民化運動的影響。然而,讀畢《大》後,會感到青年時的背景固然影響朴正熙日後親日,但朴個人對權力的執著、推行「五年經濟計劃」統制經濟、1971年發動「十月維新」走上獨裁之路,與其在滿洲國經歷的聯繫稍嫌薄弱。

[adrotate group=”3″]
《大》另一個注目點是,戰後對岸信介和朴正熙信念帶來挑戰的美國與其代表的民主主義與資本主義。既然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安全保障的必須和市場自由化的經濟壓力是大勢所趨,強人政治和統制經濟操作空間的正當性則大部分來自共產主義和朝鮮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韓戰、越戰,美國政權輪替對日韓在東亞秩序角色訴求的變化;日韓當時國內發展形態和階段,也為強人政治和統制經濟保留了合理性。政治上,岸、朴二人利用了民主選舉得勢,經濟上的統制(計劃)也留下了窗口,並未完全排除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自由市場化。
《大》台灣中文版出版於2018年的12月,而今年2019年是朴正熙遭受暗殺死亡40周年,《大》作者雖然將朴評價為「獨裁者」,傾向負面,但閱讀此書也為讀者提供認識和重新評價朴正熙的機會,並回顧其女朴槿惠2013至2017年任韓國總統時的施政。另一方面,岸信介的外孫安倍晉三,目前仍任日本首相,讀者也可在閱讀《大》時,尋找安倍的施政有否其外祖父的影子。
《大》作為《興亡的世界史》系列之一,作為東北亞區域史的一部專著,缺乏以區域的廣度析述戰後東北亞的歷史,卻因岸信介和朴正熙人物重心的結構限制,採取分別探討戰後日本、韓國的政經發展的路徑。若採取東北亞區域的角度,則必須加強朝鮮、美國、中國大陸,甚至台灣因素的分析。有意進一步深入了解日韓史或東北亞史的讀者,可自行尋閱其它著作和史料,從上述方面進行研究,補充認知。
(原文刊於星期日明報,作者洪明超)
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書評 大中華主義者不能自拔的中華混迷
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是種帝國殖民的手法嗎?從一個歷史的觀點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