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經 歐盟

【明報特約】歐美經濟制裁克里姆林僅第一步 然直接軍事干預恐引發全歐戰事

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即便在屯兵多天,準備充足的情況下閃擊烏克蘭多個主要城市卻依然在烏克蘭民兵以及軍隊的頑抗下了無寸進;這邊廂戰火連天,地球另一端,國際秩序這條大船被俄羅斯侵略行爲撼動的同時,那些潛藏在文明世界享受著自由空氣,卻特別崇拜强人的鼠輩們也理直氣壯地開始配合普京外宣—- 如果說half-truths 如北約抛棄盟友(雖然烏克蘭從未是北約成員國),北約内歐盟和成員國們毫無作爲,“烏克蘭成為21世紀的蘇台德地區”等等的説法尚值一駁,“北約東擴迫使普京進攻”,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納粹黨人“等赤裸裸的無稽謊言的流通,以及一些還在祈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凱旋回歸和普京媾和的幻想就不過展露了令人嘆息的愚蠢。 實際上,在美國,法國,和東歐國家的强烈要求底下,北約已經歷史上首次以集體防禦爲理由調動以法軍和美軍為首的北約反應部隊(NATO Response Force) 到東歐集結,而北約秘書長史多坦貝(Jens Stoltenberg)在記者會上亦確認了北約成員國會應基輔政府的要求運送包括防空軍備的一概武器資源,而目前27個北約及非北約國家均已經按烏克蘭要求贈予及運送軍備。歐美盟友在軍事上的支援伴隨著戰況不斷增加,然而,在烏克蘭官方並未要求出兵的當下,而北約作爲一個防禦性組織,又有波斯尼亞和科索沃戰爭兩次未算得上成功的武力介入往績,同時考慮到擁核國(法美英)參戰對陣俄羅斯的巨大核風險,目前的軍備輸血,當然不比直接干預有效—但也是未有更强烈理由下北約盡力而且内部(出人意料地)團結的體現。直接干預,代表的是歐美的戰略目標由”防衛烏克蘭“改變為“令普京政府倒臺”—而真正在拖慢歐洲各國進行這個動作的是兩個大因素:第一,存在和潛伏於歐洲金融體系多年的俄羅斯資產避險產業鏈和普京在歐洲多國的親俄友好們;第二,或者說更重要的是,巴爾幹地區的穩定—波斯尼亞,喬治亞和摩爾杜瓦等北約候選國以及前蘇聯衛星國都可以在普京的一念間成爲下一個”烏克蘭“,更別提蠢蠢欲動多年,和俄國關係匪淺的波斯尼亞塞族人和鄰近的塞爾維亞。

能源以外:從“倫敦格勒”到塞浦路斯的俄國黑金鏈

雖然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最終包括德國等的歐盟國家終於落實了將普京本人以及外長等在歐洲的資產凍結以及將俄國主要銀行剔除出SWIFT體系,但是對於久有將資產和子女通過一系列海外信托,資產和避稅天堂公司等等避險的俄羅斯精英階級來説,制裁雖重然而未必馬上受到影響,而制裁本身亦未對經由這一個網絡所衍生的俄國政經鷹犬在歐盟以及英國起作用。先談在24日G7峰會上極力推動將俄國剔除SWIFT體系的英國保守黨,莊漢生政府實際上22日所推出的制裁措施不痛不癢—五家小型銀行(其中僅Promsvyazbank為俄國央行認定為有系統性重要性的機構)和三位據報和普京關係密切的億萬富豪工業家們。同日,德國在歐盟其他國家以及英美輿論的壓力底下終止北溪二號計劃。雖然25日英國有凍結普京以及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財產的制裁,然而直到26日截稿爲止,英國外相Liz Struss仍對倫敦政府向更多在英國有大量資產的寡頭作出更多制裁時,指“有部分倫敦律師樓”在阻撓。其實也不奇怪吧?英國以及其海外屬地向來是全球多國富豪洗錢之地,根據NGO OpenDemocracy的調查指,倫敦房地產市場中有超過150項,總值超過15億英鎊的物業可以直接連結到已知和俄國政府及貪腐案件有關的人士,24日更公佈了僅2021年英國本土就有超過600家新成立的公司和俄國政府有直接聯係。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去年十月三日公佈了的潘多拉文件(Pandora Papers)就有記錄,英國不但有9名政要名列文件之内,連執政保守黨黨主席(Party Chairman, 黨内職務無關英國政府官職)Ben Elliot 亦榜上有名—他和現任太平洋外務卿及環境部長Zac Goldsmith之弟Ben Goldsmith共同在英屬處女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不但擁有一間公司,更曾利用該空殼公司持有一間英國製片公司申請公帑製作紀錄片。除他之外,更有多名具有明顯外國威權政商關係的捐贈者被文件所揭發和保守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其中包括俄羅斯前副財長Vladimir Chernukhin的英籍妻子Lubov Chernukhin,她被揭發自2012年捐贈了超過一百八十萬英鎊予保守黨—-潘多拉文件指出Chernukhin夫婦擁有三十二間公司,三個信托機構以及超過一億英鎊的資產深藏在離岸財富中心。保守黨近年的政策,和這些大捐贈者的金元攻勢,有關聯嗎?而這些俄國商人和政要的錢從哪裏來,又到那裏去?答案可以從最後兩個反對將俄國從SWIFT剔除的國家看到—-塞浦路斯和匈牙利。前者是90年代前蘇聯解體以後俄國寡頭資金外逃的第一點,而後者,匈牙利的强人領導人奧班(Victor Orban)過去12年來對於他對普京和俄國的崇拜毫無掩飾。奧班和普京會面就增加俄國天然氣入口和核計劃合作的磋商,不過是今年一月底俄烏邊境劍拔弩張的事情。

雖然歐盟在法國,意大利和東歐諸國的領頭之下在歐盟内取得了對俄共識,跟上了美國的脚步,歐盟内部其他普遍崇拜普京的極右民粹政黨們也紛紛跳船,但是制裁本身並未有對於這些潛在的破壞者有很大的影響仍是事實,他們在政商界的影響力猶在,一旦烏克蘭戰況有放鬆的跡象便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歐洲最大潛在安全危機:再度引爆巴爾幹戰火
在史多坦貝的記者會上,除了烏克蘭以外,他就特別提及到波斯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喬治亞和摩爾杜瓦(Moldova)這三個在烏克蘭戰綫後方的前蘇聯共和國將會被北約重點看顧—以防克里姆林宮滲透這幾個政局本就不穩的國家,挑起更多戰火—-尤其是波黑這個巴爾幹地區火藥桶核心。在1992-95年,超過十萬居民罹難的血腥内戰過後,波斯尼亞在國際調停下達成戴頓和平協議(Dayton/Paris Peace Agreement),並根據協議中附件1-A和附件2,西方在波斯尼亞派遣維和部隊重建當地和平。然而,去年俄國就曾以”職位已經過時“爲由反對聯合國向波斯尼亞派遣國際外交高級代表(International High Representative for Bosnia),更阻止現任代表,來自德國的舒密特(Christian Schimdt)向安理會提交一份有關於波斯尼亞境内塞爾維亞族人再次軍事動員重啓分離主義活動報告。在1995年北約以超過六萬兵力平定當地局勢並根據和平協議派遣維和部隊(SFOR)9年之後,歐盟成立自己的軍事維和力量(EUFOR),以希臘療愈女神命名,代號奧忒雅行動 (Operation ALTHEA) 接替北約維持當地秩序角色,但由於仍然屬於聯合國安理會的管轄,在俄國的堅持下這支部隊目前僅剩主要處理訓練波斯尼亞軍隊事務的約六百人。在克里姆林宮近年大力拉攏塞爾維亞(目前唯一一個未加入譴責俄羅斯的歐盟待選國),並大力在波斯尼亞支持塞族人的同時,波斯尼亞(正名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在戴頓協議過後,由小心分割的塞爾維亞自治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以及由克羅地亞裔和波斯尼亞裔穆斯林組成的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共治的基礎正逐漸被削弱。中俄在之前就曾經嘗試過聯合提案削去聯合國代表在波斯尼亞的權力,惟在安理會其餘十三個會員棄權下未獲通過。克里姆林宮至今仍未承認去年八月方上任,頂替已經履行該職務12年的奧地利人因斯高(Valentin Inzko)的舒密特。舒密特原本要為安理會提交的報告中將警告受到俄國大力支持的塞族分離主義開始蠢蠢欲動的跡象,比如說塞族領袖杜迪克(Milorad Dodik)日前警告將塞族人從波斯尼亞軍隊中抽離並建立純塞爾維亞軍隊一類出格行爲。雖然在21世紀交替的初期,歐盟在2003年的塞薩洛尼基宣言(Thessaloniki Declaration ,以在希臘塞薩洛尼基的峰會命名)中明確地表明將接納巴爾幹地區的多個前南斯拉夫成員國,包括波斯尼亞,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等等,然而不久後發生的歐債危機,難民危機以及近年歐盟整合的速度和幅度都令已有的成員國對於接納新成員卻步。

一旦俄國在這一部分策動他的影響力去導致政局不穩—也就是發動“全面戰爭”的話— 歐洲面對的除了前蘇聯鐵幕惡靈,更要直面90年代波巴爾幹地區混戰的陰魂。

目前的烏克蘭軍在整個自由世界的物資和輿論協助下士氣仍存,英雄總統澤連斯基據報仍和守軍在首都基輔死戰。然而,在距離引發核戰和如此地接近的當下,以經濟戰將俄國從内拖垮,迫使普京登上談判桌,全面投降仍然是可以咫尺可及的戰略目標,烏克蘭亦清楚這一點,加入北約和歐盟仍然是基輔政府的首要訴求。北約和歐美盟友方面展示出的團結和對於戰況延燒全方位的預備雖然勉强算是及格,然而,這場侵略,最終決定權仍在普京手中:他要發動俄國在歐盟背後脆弱地區的“炸彈”以及從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核武?還是在烏克蘭戰事受阻,侵略行動被經濟制裁拖垮前向西方媾和,然後靜待失去了利益后的鷹犬們反噬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