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B3W計劃對於歐洲來説,反制一帶一路本來不過是幌子,起碼算不上是最主要的外交目標——起碼在俄羅斯在近東的威脅和中東的不穩定,甚至是中非聖戰組織橫行等等因素面前,遠東的局勢並不優先——但是,歐盟作爲一個整體需要在中美之間占據更重要的戰略位置和更高調,迅速的内部整合,卻是歐洲利益極爲核心的先決條件。拜登這輪政策的東風為歐盟帶來了養分,接下來,就要看歐盟諸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如何合作去兌換這些優勢了。
歐盟加入美國“重建更好世界” (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 的全球基建計劃是極爲可觀百利而無一害的一着;在地緣戰略上,再次和美國合流除了是和重建前總統特朗普對跨大西洋關係造成的破壞,同時也是藉機進占關鍵戰略位置,由此可以和另一端的中國討價還價;在經貿關係上,歐盟可以憑藉著計劃去整合歐洲國家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已有的龐大投資和歷史紐帶,將歐洲國家的外部投資整合到歐盟戰略層面。首先,雖然民主黨總統拜登向歐盟示好,回歸傳統歐美同盟關係的外交政策,而雙方甚至已經在曠戰達17年之久的波音-空中巴士一案所引發的關稅戰上取得了共識,然而在基本利益上仍然有一定的分歧,歐洲各國未必有和華府一樣强硬的對華態度。由於歐洲國家普遍在戰略上有明顯先俄後中的優先順序,歐盟通過參與B3W,主要是爲了做到對中國施壓從而獲益的效果。畢竟,本質上所謂反制中國“一帶一路”計劃這個目標是屬於華府的——布魯塞爾以至歐洲諸國在對於亞太局勢的關注遠遠及不上歐洲大陸本土,甚至非洲和拉丁美洲上。B3W這個可以從歐盟層面整合和利用到歐洲大國們如荷蘭,法國,西班牙和德國在拉美和非洲多年戰略投資的脈絡,讓更多歐盟小國參與的計劃,對外對内,都是好事。
歐美矛盾仍在 但布魯塞爾無棄華府打算
本質上歐美之間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於美國根深蒂固的”美國優先“保護主義之上,前總統特朗普對歐洲發動的貿易戰本來就並非導致歐美關係疏離最根本的原因,僅僅是表徵而已;然而,盡管如此,布魯塞爾不可能拒絕新總統拜登釋出的善意,而是將聰明的打蛇隨棍上,利用美國的對華强硬態度和拜登動員G7發達國家對於中國多方面的反制提升歐盟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雖然,在拜登上任的短短半年時間内,歐美之間已經修復了許多破口,尤其是在貿易上達成了許多的和解,除了就波音-空中巴士的國家補助一案上和解以外,特朗普劍指歐盟工業的鋼鐵和鋁材關稅也被拜登撤銷。
然而,特朗普對歐洲發動的貿易戰並非導致歐美關係疏離最根本的原因,僅僅是表徵而已;更重要的是,在經歷過特朗普政府的四年之後,“美國優先”保護主義政策明顯是對於很多共和黨選民來説具有吸引力的選項,而下届總統大選無論特朗普是在再次競逐也好還是鋃鐺入獄也好,並不妨礙共和黨以此為基礎籠絡選票。四年前希拉里總統選舉失敗,很大程度歸功於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經濟牌贏得了以衰退中的製造業為經濟支柱的(密歇根州,賓夕凡尼亞,和威斯康辛)鐵鏽帶關鍵州份,而拜登勝出也和贏回這些州份有極大關係。但是,製造業衰退,導致藍領工人失業這個現象,並非一個四年任期可以逆轉的,它背後代表的是一種經濟產業升級的過程,特朗普以貿易戰作爲工具去解決藍領就業不足雖然從結果上來説並不顯著,但是足夠作爲下一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選舉綱領了。

實際上,在美國幾乎所有重工業和高增值產業都在邁向自動化和高學歷化的同時,雖然特朗普政策下新增頗多製造業職位,根據跨黨派智庫Economic Innovation Group由2008年到2018年的數據顯示,一來這些工作機會有聚集在高學歷,專業勞工較多的西岸州份的趨勢,更重要的是對比起服務業,美國製造業的大趨勢仍然是以越來越少的工作人口去貢獻更多的經濟產出——也就是說科技和自動化的進程依然會令鐵鏽帶低學歷低技術的製造業工人們感到被政客所抛棄。當美國的政治經濟基本盤是這樣,對於歐洲來説問題就變成了,歐盟是應該永遠為“美國製造”買單然後每四年祈禱藍領選民票投一個不那麽單邊主義的美國總統,還是制定政策去預防,答案顯而易見。這次的B3W計劃,連同民主黨本身在國會草擬的本土基建投資計劃作爲拜登任期的基石,雖然如果成功的話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逆轉低端製造業工種衰退的局面,但從布魯塞爾以至巴黎和柏林的角度看來,這個賭注成功與否並非重點,而是美國的決心和起碼短期内的承諾可以給歐盟多大的戰略空間去獲益。從歐盟領袖,如馬克宏和默克爾七月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電話會談時依然放出消息支持已經幾乎無可能在立法程序中起死回生的中歐投資協定,就可見一斑:觀乎中歐投資協定對於歐洲傾斜的幅度,這不是哀求,而是一定程度上歐盟“狐假虎威”的脅逼。
本身拜登給予歐盟這個相對靈活的側翼角色,作爲華府“鞭子”角色的相應面,可以説是美國贈與歐洲盟友的大禮。而歐洲也樂於接受,甚至願意暫緩歐洲整合的策略讓路於美國。要知道,圍繞了歐盟四年對美國的不安感,再加上疫情必須的財政需求,造就了汎歐數碼稅成爲歐盟復蘇基金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現金流。這項主要針對美資科網巨頭的稅款,是歐盟執委會以及歐洲理事會早前同意的歐盟復蘇基金 ”歐洲新一代基金” (Next Generation EU)7500億的預算將全數由歐盟執委會的自有財源(own resources)——也就是包括數位稅以内的新汎歐稅務收入——作爲抵押借貸的資金流,投入到歐盟重建和升級產業的投資裏的重要一環。而現今歐盟選擇暫緩落實這個數碼稅收計劃至今年十月,讓路予拜登的全球最低企業稅計劃,就是不可說是唯華府馬首是瞻,也可說是給足了面子。中美歐三大板塊的博弈中,歐洲熬過了特朗普的寒冬後之後迎來了拜登的春天:但是有戰略上的優勢是一回事,如何實踐,趕上中美兩大巨頭歐洲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歐洲國家投資拉美非洲根基極深 歐盟達成B3W戰略目標事半功倍
無可否認,近年中國的一帶一路全球策略頗具聲勢,但是,在許多重點的發展中地區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歐洲國家由於歷史的緣故和多年的耕耘,仍有一定的優勢和中美坐上談判桌的本錢之餘,如果歐盟整合得當,甚至有反超的潛力。由歐盟成員國首長組成的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在七月上旬公佈的會議記錄顯示,歐盟首腦們已經向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請求在未來九個月,為歐盟在三月通過的七年預算中已特別撥備795億歐元的全球基建投資計劃“全球歐洲機制”(Global Europe instrument, 又稱 Neighbourhood,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strument, NDICI),提出一系列 “高影響力和高曝光度的項目”(”high impact and visible projects“),以加深整合和提升歐洲國家本身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市場本來已經極具規模的投資和影響力。根據路透社引用Refinitv數據指出,儘管中國外交部在去年六月稱起碼四分之一的一帶一路投資項目受到疫情嚴重影響,但是這個仍然擁有多過2600個項目,總值3.7萬億美元的全球基建計劃,固然不可小覷。然而,在非洲和拉美這兩個市場中,中國實際上卻並無華文媒體渲染的强勢。

實際上,歐洲國家本來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前殖民地就有著極爲顯著的先機,中國雖然作爲後來者來勢洶洶,但是其成果卻遠非媒體渲染的豐碩。先談拉丁美洲,經濟體量第二大國家墨西哥傳統上被認爲是美國的“後院”,然而,實際上從2019年起歐盟已經成爲了墨西哥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佔總量的40%,甚至超越了佔37.5%的美國。其中,前宗主國西班牙一直是歐盟國家中和墨西哥有著最爲密切的投資關係,除了佔歐盟投資墨西哥總量的三成以外,西班牙建築公司Abertis在2020年六月更是以16億美元並購了墨西哥其中一間最大的高速公路營運商Red de Carreteras de Occidente (RCO),戰略價值極高。實際上,和中國一帶一路的投資思維類似,歐盟成員國在拉丁美洲的投資,極爲著重於戰略價值高的產業,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歐盟主要投資在可持續能源項目(根據金融時報數據達19%),在交通(9%)和電訊業(8%)亦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比起拉丁美洲更為需要外國投資的非洲,歐洲國家同樣有著遠超中國的根基。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的統計數字,單單是法國一個國家在非洲的直接投資(FDI stock)在2014年就已達600億美元,而在非洲投資居首的荷蘭則在2014年已經達590億美元,2018年更高達790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雖然急起直追,然而,連同香港在内,中國在2014年和2018年的數字不過是490億和670億而已。而在非洲直接投資前十名的經濟體,有荷,法,意,德四大歐盟成員國,則在2018年總投資量達到1750億美元;加上同樣是前十名的英美的970億美元,實際上歐美在非洲的投資,不過是沒有鎂光燈罷了。可見,歐盟成員國在拉美和非洲的投資,最大問題其實反而是缺乏高層次,汎歐洲的協調,有歐盟下一個七年預算周期的款項和銳意整合的歐洲領袖們背書,無論B3W計劃最終落實的部分有多少,甚至能否“反制”一帶一路也好,歐盟在整合上以及影響力上都可以獲益。
參與B3W計劃對於歐洲來説,反制一帶一路本來不過是幌子,起碼算不上是最主要的外交目標——起碼在俄羅斯在近東的威脅和中東的不穩定,甚至是中非聖戰組織橫行等等因素面前,遠東的局勢並不優先——但是,歐盟作爲一個整體需要在中美之間占據更重要的戰略位置和更高調,迅速的内部整合,卻是歐洲利益極爲核心的先決條件。拜登這輪政策的東風為歐盟帶來了養分,接下來,就要看歐盟諸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如何合作去兌換這些優勢了。

(原文刊於明報,作者尹子軒)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塔吉克:被「一帶一路」綁架的內陸小國,有機會翻轉「中亞最窮」的命運嗎?
哈薩克輕軌工程胎死腹中 —— 「一帶一路」本質與哈薩克的盤算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