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明報特約】”二次公投“:the right solution at the wrong time

二次公投,或者說一個設計得體的公投,本是一個解決英國多年來歐洲問題的一個好方法。但是,在過分自信的前任保守黨卡梅倫政府爲了抽走英國獨立黨的選票,以最壞的方式打開了英國脫歐之門,造就了今日議會分裂的局面,而脫歐談判又已經完成了的今日再次提出,對於英國帶來的風險極大。畢竟,脫歐的進展為全世界展示了英國人的窘迫—-要知道2016年的英國可是從正被經濟問題困擾的歐盟拿到了相當多的甜頭然後再決定公投的— 今日的歐盟,卻已經在為更具野心的改革摩拳擦掌,雙方的差野一目瞭然。

 

無論對手是是黨內的鷹派,還是來勢洶洶的工黨,兩次不信任動議再令加一次歷史性的提案表決慘敗都無辦法將頑強的文翠珊政府扳倒,反而是在野工黨領袖郝爾彬嘗試渾水摸魚以不信任動議將政府拉下馬失敗之後,正在流失其他有份參與倒閣的在野黨盟友。原因並非文翠珊政治手段高超,不過是在野黨們實際上比起執政聯盟更為分裂罷了。其實,文翠珊的方案對於歐盟來説是意料之外的優厚, 現在它通過不了的原因首先是受保守黨陣營内硬脫歐派自相矛盾的要求所阻礙,再來正是因爲 “二次公投” 這個糖衣毒藥的選項存在—-理論上,由於第一次的公投設計粗糙,造成的分裂遠遠多於共識,第二次公投的支持者認爲再投票有助英國選民打破現有議會僵局,選出更爲精確反映民意的脫歐方案,甚至取消脫歐—- 但是新的公投,真的可能讓兩大黨隨便一方停止内鬥,重新整合出共識嗎?的確,目前英國政壇均衡地被脫歐問題分割成四個各不相讓的陣營,導致了兩個主流大黨都無辦法有效決策,然而, 以留歐派為主體的二次公投支持者們,一來高估了歐盟讓英國留歐的意欲,二來,亦低估了再次公投改變上次結果本身更為加深英國分裂的可能性。 文翠珊政府在香港時間21號晚上將為議會提供一個本質上不可能和第一次相差多大的方案,供全體在1月29日,即脫歐條約兩年期限届滿的剛好兩個月前,以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為脅,提升歐盟脫歐協議通過第二次投票的機會率。如果二次公投要作爲一個選項發生,將必須在二次投票被否決,而再次不信任投票不可能通過的前提下出現— 留給英國人忸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無論是從今日下議院的僵局,上次公投的結果,還是脫歐時間表的限制來説,啓動二次公投的風險遠大於利。

目前下議院有超過70位來自工黨,蘇格蘭民族黨,自民黨,甚至保守黨的議員支持二次公投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二次公投不能解決下議院的僵局

首先,二次公投根本改變不了由於政治現實對兩黨就脫歐問題造成的内部分歧。在歐盟並不願意,也沒有意欲去改寫用了兩年時間談判,已經頗爲寬厚的脫歐條約下,二次公投有意義的選項僅僅有無協議脫歐,文翠珊脫歐方案,以及留歐三個。 在選票上的任何其他方案,都是空中樓閣。目前的下議院,由支持二次公投的留歐派(71位工黨議員,蘇格蘭民族黨,自民黨,以及少量保守黨), 不支持二次公投,和保守黨一樣希望終止歐盟人員自由流動的工黨黨魁郝爾彬以及他的左翼崇拜者們,不接受文翠珊方案,又不介意無協議脫歐的硬脫歐派(以Jacob Rees-Mogg為首的保守黨員以及保守黨關鍵盟友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還有堅持她帶來的現有協議即為唯一脫歐答案的軟脫歐派文翠珊政府等四個派別。 首先,從保守黨方面説起;文翠珊用了兩年時間從布魯塞爾贏得的方案, 遇見的最大助力是黨内的硬脫歐派對於愛爾蘭擔保條款的覆蓋。文翠珊方案最被盟友詬病,最終導致保守黨政府雖然領導執政聯盟,手握議會大多數,投票卻慘遭滑鐵盧的一點,在於平衡北愛爾蘭邊境問題以及硬脫歐派絕對經濟自由主義訴求之上。根據協議,一旦英國和歐盟在脫歐協議内同意的期限,最多到2022年底前,都未有達成任何自由貿易協議的話,由於文翠珊政府要求北愛爾蘭和英格蘭本島不可存在邊界,出於保護盟友愛爾蘭的利益,歐盟於是相當不情願地讓步,將會把整個英國,而非之前商定的僅北愛爾蘭,納入到歐盟的關稅聯盟内,保障雙方貨物上的無障礙流動直至另有協議處理邊界問題爲止。保守黨硬脫歐派於是抗議英國將就此被歐盟綁死,難以制定對外的貿易協議,而且也不符合他們不希望遵守歐盟法的原則。事實上,保守黨内部原本已經就此向文翠珊逼宮一次,不過失敗而已;當時讓文翠珊逃離下臺命運的,正是她在脫歐提案表決時僅有支持的200票軟脫歐派。工黨方面,黨魁郝爾彬和支持他的左派議員鍾情於舞弄屬於七十年代的社會主義幻想,認爲歐盟會阻撓一個(未來)工黨政府國有化國家水力,能源以及鐵路公司的想法,不是新聞;但更重要的是,二次公投將無可避免地讓一直立場含糊的他明確表態,和黨内溫和留歐派以及親歐派的其他在野黨盟友決裂,對於他想讓自己領導的工黨掌權的願望落空。自民黨黨魁Vince Cable在不信任動議失敗之後,稱他們在郝爾彬明確表示支持二次公投前將不會再參與任何工黨的不信任動議,便是明證。二次公投對於解決主流兩黨各自的矛盾,去創造一個在議會有大多數的勢力,幾乎毫無意義。

就算民眾擁有再次公投的機會,但結果很可能只會令英國陷入更不堪的情況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再公投的結果:更分裂,英國陷入更不堪的情況機會更多

公投本身是民主政制中重要一環,作爲法定程序的一部分,問題和條件設計得宜的話,是選民在一些影響到整個社會根本性利益的大議題上制衡政客的工具,同時結果亦是凝聚國家共識的手段。但是,在第一次公投問題的粗劣,和投票結果本身缺少門檻等設計上的缺陷下,在脫歐派出乎政府意料之外地以僅僅2%得票率勝出之後,就算二次公投真的如留歐派預料般逆轉,有頗大機會更加深了上次公投造成的社會撕裂。提一點數據;上一次的脫歐公投,雖然整體上是由脫歐派僅以2%的差距勝出,但是以主要地區計是以9-3勝出,以選區計是270-129,以主要城市計則是16-14:由地區投票來看,脫歐派贏得的地區由2%到10%都有,不説留歐派逆轉的信心從何而來,已經分裂的英國政局能經得起如此大幅度的反轉嗎?留歐派對於再次公投的自信—恰恰猶如上次公投前一般。而且,舉行二次公投解決不了英國政壇的上層共識問題之餘,舉行公投本身面對執行條件上的問題,觸發無協議脫歐的風險亦極大。而且,公投的時間表如將舉行定必極爲緊張;雖然組織公投的時間可長可短,目前的説法由保守黨政府所講的一年到短至22個禮拜都有,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3月29日脫歐期限之前完成。脫歐的時間表,一直掌握在布魯塞爾手上:由於歐盟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指定的兩年脫歐期限必須要全部27國同意方可以延長,在1月29日表決文翠珊政府的Plan B之後再有任何變數的話,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確實方向,説服歐盟方面英國將會速戰速決—-歐盟不可能無了期地等待英國。而且,由於歐洲議會選舉將在五月底舉行,雖然曾經有保加利亞以及羅馬尼亞由於在歐洲議會結束選舉之後方加入歐盟,是以可通過派遣自己國家議員到歐洲議會取代舉行歐洲議會議席選舉的先例,但是歐洲執委會已經在18號發表公文指出英國如果在歐洲議會第一次召開的七月二日時尚在歐盟之内,便有條約上的義務去舉行歐洲議員的選舉以及派遣議員到布魯塞爾議政;所以英國的舉棋不定,也是對早早已經將注意力放在歐盟及歐元區更深整合的布魯塞爾的一個麻煩。還有一個隱藏的變數,就是一旦公投結果是任何對於歐盟來説不切實際的的脫歐”方案“的話,歐盟甚至必須費神重新重新談判—而現在屬於優厚的文翠珊脫歐方案,届時可不一定了。

 

二次公投,或者說一個設計得體的公投,本是一個解決英國多年來歐洲問題的一個好方法。但是,在過分自信的前任保守黨卡梅倫政府爲了抽走英國獨立黨的選票,以最壞的方式打開了英國脫歐之門,造就了今日議會分裂的局面,而脫歐談判又已經完成了的今日再次提出,對於英國帶來的風險極大。畢竟,脫歐的進展為全世界展示了英國人的窘迫—-要知道2016年的英國可是從正被經濟問題困擾的歐盟拿到了相當多的甜頭然後再決定公投的— 今日的歐盟,卻已經在為更具野心的改革摩拳擦掌,雙方的差野一目瞭然。

 

(原文刊於明報,作者尹子軒)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英國的脫歐蜈蚣:沒有人面對現實的政治災難

二次公投不實際

”扇貝戰爭”— 英國脫歐前哨戰

英國脫歐對倫敦金融業影響

歐盟有恃無恐-倫敦進退兩難

對賭布魯塞爾:英國脫歐的半輸棋局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