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上一次宣佈延後英國脫歐期限的時候告誡過英國“不要浪費寶貴的延期”,但是似乎英國人並未有聼進去。自古希臘到莎翁的悲劇,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主角無論如何反抗均無法對抗環境和命運的影響。或許,”無協議脫歐“將正是文翠珊政府獲得了脫歐協議以來苦苦掙扎,卻依舊換來的悲劇結果。
文翠珊作爲英國首相可以說是一個異類:經歷六個内閣部長先後請辭,在議會内多次遭受歷史性的的挫敗,在自己召開的提前大選失利靠北愛民主統一黨支持方堪堪保住議會多數,近日地區大選又失去了四十四個選區,丟掉超過一千三百個地區議員席位—-以上任何一項在其他時期都足以讓一個政府垮臺,文翠珊卻跌跌撞撞執政至今。箇中原因無他—-文翠珊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而作爲一個極爲成功的政治“生還者”,她的救生圈也並非她的決斷或者個人魅力,而僅僅是因爲她將執行英國脫歐這個 ”不可能任務“和她的相位捆綁在一起而已。在歐盟給予了看似是最後一個脫歐延期的當下,似乎文翠珊的政治生涯也走進了終局。然而,文翠珊本人仕途實際上早在上次被逼宮,以不領導保守黨參與下届大選換取後座議員支持之後早已完結;猶如行尸走肉的現任政府不過是爲了落實脫歐而存在。在歐盟方面不見任何讓步,甚至開始有放棄和英國糾纏,寧願”無協議脫歐“ 而不再給予更多時間西敏宮理順政壇去同意脫歐協議的聲音出現的情形下,留給英國的選擇,依然是文翠珊方案,或者無協議脫歐之間—和去年末簽訂脫歐協議的時候一模一樣。歐洲領袖們的看法其實非常正確:現在議會的僵局根本無解決方法,雖然兩黨領袖之間,起碼在關稅聯盟問題上有一定的”軟脫歐“共識,但在兩黨制下,後座議員根本無誘因去幫助對手。從地方選舉中兩大黨均損失議席來説,明顯地就是再次舉行大選,亦不見得會有一個有能力解決僵局的政府出現。如果英國後座議員們繼續將對黨的忠心擺在對國家前途的考量之前,兩大黨派内的議員依然或是希望文翠珊政府代爲吞下無協議脫歐政治後果,或者追求舉行二次公投的話,依目前的情況來看,有機會意外造就“無協議脫歐”。而這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將會是西敏宮政客們咎由自取。

[adrotate group=”3″]
歐盟的耐心並非無限
四月初,在獲得議會支持脫歐協議上依然裹足不前的文翠珊政府再一次尋求歐洲領袖的寬限,將脫歐期限延後到六月三十日。然而,明顯地並無任何歐洲領袖相信文翠珊政府可以在這個期限前獲得議會支持通過協議,於是,英國獲得了直到今年萬聖節(即十月三十一日)的延後。此舉實際上是對英國政壇解決脫歐僵局的不信任票,歐盟方面,尤其是銳意改革歐盟,不希望五月歐洲議會選舉橫生枝節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政府甚至在四月的峰會談判前宣稱不介意英國“無協議脫歐”。現在的半年限期,實際上亦是因爲法國的强烈抗議而縮短,而非其他領袖原本屬意的一年寬限。馬克宏政府的看法並不難理解;給予文翠珊更多時間唯一意義在於迫使工黨以及保守黨各自的鷹派態度軟化,通過文翠珊先前和歐盟簽訂,多添了一些有關於愛爾蘭擔保條款往後細節的”改良版“脫歐協議。但歐盟願意提供的讓步不外乎擔保條款上一些執行上雙邊協調機制細節,以及歐盟方面和倫敦政府討論自貿協議的“良好意願”,實質上,和目前已經相當寬厚的協議,所差無幾。根據協議,一旦英國和歐盟在2022年底前都未有達成任何自由貿易協議的話,由於文翠珊政府要求北愛爾蘭和英格蘭本島不可存在邊界,歐盟出於保護盟友愛爾蘭的利益將會把整個英國,而非更早前提出的僅北愛爾蘭,納入到歐盟的關稅聯盟内,保障雙方貨物上的無障礙流動直至另有協議處理邊界問題爲止。但是,保守黨硬脫歐派則抗議,英國將就此被歐盟綁死,難以制定對外的貿易協議,而且也不符合他們不希望遵守任何歐盟法的原則。從先前”指示性投票“的十二個方案投票結果看來,英國國會在北愛爾蘭邊境情況延申出的關稅聯盟爭議,依然毫無共識。在第一輪的投票中,一半的方案均是圍繞著是否應該加入關稅聯盟與否的脫歐方案,從第一輪投票中挑選的四個方案進行的第二輪投票,亦是如此。先別説在脫歐協議已經訂立,然後議會再就這些英國單方面的建議上投票是否一廂情願以及浪費時間的行爲,實際上這兩輪的投票不過是更加深了歐盟方面對於文翠珊政府能力的質疑,以及對於整個下議院膠著局勢的確定。從第一輪指示性投票中可見,無協議脫歐依然有一定數目(160票)的支持者,代表著保守黨内的脫歐鷹派勢力依然頑固。簡單來説,由於脫歐協議並無任何根本上的改變,支持二次“確認性”公投的留歐派(71位工黨議員,蘇格蘭民族黨,自民黨,以及少量保守黨), 不支持二次公投但和保守黨一樣希望終止歐盟人員自由流動的工黨黨魁郝爾彬以及他的左翼崇拜者們,不接受文翠珊方案,又不介意無協議脫歐的硬脫歐派(以Jacob Rees-Mogg為首的保守黨員以及保守黨關鍵盟友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還有堅持她帶來的現有協議即為唯一脫歐答案的軟脫歐派文翠珊政府等四個派別互相牽制,無法達成共識的基調依然不變。由於在文翠珊政府早已無法有效地控制保守黨内的脫歐鷹派,唯二有可能令脫歐協議通過的只有兩條路:保守黨和工黨跨黨派合作凑足過半數通過脫歐協議和相連的法案,或者重新大選,由新的政府定奪。

[adrotate group=”3″]
兩黨後座議員和領袖路綫相悖
可惜,勉强獲得了歐盟延長期限之後,兩黨在過去一個月裏的多次談判依然毫無寸進。以上所談到的兩條路綫均尚未看到任何成立的曙光。不錯,文翠珊和郝爾賓兩位“惺惺相識”的軟脫歐派的確在嘗試商討跨黨派的協議,但是兩黨領袖的幕僚卻並不一定有和他們領袖相同的共識。工黨影子財相,幾乎可以説是老左派黨魁郝爾賓最親密戰友的 John Mcdonnell 就已經在BBC節目上公開直指他認爲文翠珊在跨黨派協議的商談中表現得”不可信“,認爲她“爲了自己相位而罔顧談判”。相對地,保守黨内部亦並不信任工黨,除了並不希望讓工黨得以收割脫歐政治光環,亦對極左派的郝爾賓有本能性的抗拒。五月十四日,保守黨核心組織1922委員會,連同十三名前内閣成員就在泰晤士報發表公開信要求文翠珊政府不要和工黨在關稅聯盟上妥協,否則將會失去“一直忠誠的黨内中間派”支持。近日地區選舉的結果,亦對兩黨内部有頗大的反響;大敗的保守黨固然噤若寒蟬,但是對於本來預計議席上有斬獲卻意外倒輸的工黨來説,亦是響起了警號。工黨内部的分歧雖然無保守黨的嚴重,但是繼早前已經先有一撥議員退黨組成新黨派改變聯合王國(Change UK, 前名Independent Group),如果郝爾賓連同他的支持者以及許多選區投了脫歐一票的工黨議員加入了政府陣營,亦定將分裂工黨。於是雖然文翠珊+郝爾賓的大聯合共識方案理論上有成事的可能,但是政治現實是兩黨的議員們都並不一定願意接受兩敗俱傷的局面。接下來的六月四號和五號,文翠珊政府將會再次將脫歐協議遞交到下議院再次辯論和表決,當再次地被否決的時候,文翠珊政府方真真正正地開始走到盡頭—但是文翠珊將通過脫歐協議的死綫定在七月底,而之後如果文翠珊自己請辭的話,保守黨亦需要起碼八個禮拜左右時間去組織黨内的競選。時間上來說,已經又一次接近脫歐期限。如果脫歐問題届時仍然未解決,届時的歐盟,有頗大機會不再給予更多的時間西敏宮和稀泥下去。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上一次宣佈延後英國脫歐期限的時候告誡過英國“不要浪費寶貴的延期”,但是似乎英國人並未有聼進去。自古希臘到莎翁的悲劇,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主角無論如何反抗均無法對抗環境和命運的影響。或許,”無協議脫歐“將正是文翠珊政府獲得了脫歐協議以來苦苦掙扎,卻依舊換來的悲劇結果。
(原文刊於明報月刊,作者尹子軒)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二次公投“:the right solution at the wrong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