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換日線特約】【歷史回顧】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從何而來?

作為突厥國家間合作下衍生的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可說是透過歷史文化連結,向中亞以至「遊牧民族」國家發揮的一種軟實力外交。土耳其成為下一屆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的主辦國,正正表現出土耳其在突厥文明圈中的國際地位。似乎,就算是運動,也離不開政治。

 

9 月 8 日,為期一周的運動會曲終人散。一如所料,吉爾吉斯雄據榜首,而土庫曼、哈薩克等中亞國家亦不遑多讓,就連屬定居民撒爾塔人(Sarts)的烏茲別克人,也善於遊牧民族的玩意,晉身五甲。或許說,除了較波斯化的塔吉克族與部分撒爾塔人之外,突厥後裔的身份,授予了中亞遊牧民的天賦技能。

由土耳其領導的突厥議會

雖然標榜天下大同的運動會,並不是「突厥國家」的專利,但話語權卻在他們手中。運動會結束後,下一屆主辦國亦在此時塵埃落定──就是土耳其是屆開幕禮,除了有吉爾吉斯、哈薩克、烏茲別克中亞三國總統及匈牙利總理之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更攜眷出席,這肯定了土耳其對運動會的重視。

吉爾吉斯的國旗圖案,正是遊牧民族蒙古包的房頂。 (攝影:陳致廷@牡丹亭攝影)

 

事實上,過去連續三屆的運動會都在地處偏僻的吉爾吉斯舉行,若要更進一步對外宣傳,讓中亞以外的國家舉辦似乎是理所當然。但是,為何非土耳其不可?

這是因為,在現今的突厥文明圈中,龍頭國家非土耳其莫屬。在外交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經常打「泛突厥主義」牌,近年尤甚。本來是親歐美的土耳其,自 2016 年政變後,與西方的關係急轉直下;另一方面,土耳其欲親俄羅斯,又不願與西方完全割席,反而落得兩面不討好──在這困局下,土耳其另闢蹊徑,發展獨有的「突厥套路」,暫且不論成功與否,確實是一種嘗試。

其實,在運動會進行的同時,闊別了 3 年的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CCTS,下稱突厥議會)第六屆峰會此時在吉爾吉斯舉行。2009 年,突厥議會在《納希契凡條約》(Nakhchivan Agreement)下誕生,成員國都是與突厥民族有著淵源的國家,包括亞塞拜然、哈薩克及吉爾吉斯等等,總部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這由土耳其主導的突厥議會,旨在增多突厥文化圈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

[adrotate group=”3″]

 

議會的產物: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

下一屆主辦國亦在此時塵埃落定──就是土耳其。 (攝影:陳致廷@牡丹亭攝影)

 

突厥議會與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看似沒有直接關係,其實都與區域外交的策略有關:吉爾吉斯總統熱恩別科夫(Sooronbay Jeenbekov)在今屆開幕禮上致辭表示,當初在 2012 年立下決心,於突厥議會的會議上提出舉辦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旨在「讓突厥再次強大起來」,重振遊牧民族的文明及價值。所以,運動會是突厥議會下的產物,亦是突厥外交的一項議程。

在運動會以外,無論在土耳其的外交及經濟政策上,突厥民族身份認同成為了當中憑據。比如說,在兩年前發生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kh,下稱「納卡」)衝突中,土耳其與同為突厥議會的盟友亞塞拜然同仇敵愾,對抗共同的歷史宿敵亞美尼亞。

「納卡」地處亞塞拜然領土中,自蘇聯解體後宣布獨立,但在國際上未被普遍承認。故於多亞美尼亞人聚居在此,所以兩國經常就此爆發衝突。同時,土耳其因在 1915 年發生的「亞美尼亞大屠殺」,而與亞美尼亞為敵。因此,同為突厥文化圈的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兩國走在一起,其同對抗親歐美的亞美尼亞。

另外,在經濟上,雖然土庫曼因其永久中立國的身份而沒有加入突厥議會,但卻與土耳其在經濟上過從甚密。根據《外交家》(The Diplomat)引述的資料,超過 600 間土耳其公司在土庫曼國內註冊,而且一些大至國內基建項目如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Ashgabat)機場及大型體育館建設,也是由土耳其公司負責。

土耳其能夠在封閉的「中亞北韓」進駐外資企業,可見兩國的雙邊關係不錯。除了在經濟商貿上合作之外,土耳其也經常在成員國資助設立學校,以及達成和國防軍事相關的合作。以上只是某些突厥國家之間緊密合作的例子,未能盡錄。

[adrotate group=”3″]

 

突厥文化圈,強化多邊關係

烏茲別克排名第五,成績斐然。 (攝影:陳致廷@牡丹亭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4 月 30 日,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到訪烏茲別克期間,該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決定加入突厥議會。成功拉攏烏茲別克進入這組織,當然並不全歸功於土耳其;所謂一隻手掌拍不響,烏茲別克的態度也是關鍵。

自從 2016 年烏國新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上台後,便一洗前朝卡里莫夫的保守作風,在外交上主動出擊,與周邊國家改善關係。得益於新人事、新作風,隨著烏國加盟,「突厥國家」間的關係更進一步。此外,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突厥議會觀察國──匈牙利在突厥議會今屆峰會上表示,希望與土耳其等一眾「突厥國家」加強合作。

透過突厥外交,為土耳其在歐亞大陸的戰略整合增添創意。雖然「突厥國家」還有一個在 1993 年成立的「突厥文化國際組織」(TÜRKSOY),連土庫曼亦是成員國之一,但「突厥國家」之間的多邊合作,仍是以突厥議會為主導。突厥議會的努力成效目前尚不明顯,但總算提升了突厥文化圈內的多邊關係。

作為突厥國家間合作下衍生的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可說是透過歷史文化連結,向中亞以至「遊牧民族」國家發揮的一種軟實力外交。土耳其成為下一屆世界遊牧民族運動會的主辦國,正正表現出土耳其在突厥文明圈中的國際地位。似乎,就算是運動,也離不開政治。

 

(原文刊於換日線,作者孫超群)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烏茲別克的春天:新總統的改革雙箭頭

吉爾吉斯總統精彩的「打貪行動」,會「順便」打擊到「一帶一路」嗎?

從哈薩克的經濟轉型,看中國如何「重塑中亞經濟版圖」

除了中國,還有別的選擇嗎?──看準大國矛盾,土庫曼「能源外交」的智慧與挑戰

反思中亞管道若干問題

埃爾多安「帝國夢」撞上鐵牆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