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FIFA 2018 : 成本效益分析

就俄羅斯官方估算與預估,本次世界盃主辦國共投入約110億美元,預期在10年中可藉由本次賽事直接或間接為GDP成長貢獻260至300億美元。就會計帳目而言,可謂穩賺不賠。國際足球總會也認為,舉辦世界盃所帶來的效益不僅僅是短期的金錢收入,若算上對主辦國國際形象的提升與激起民眾榮譽感等無形資產,就經濟與社會層面而言,利益遠大於成本。

世界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係當今世界規模最大、觀賞人次最多、社會影響力最大的運動賽事之一。誠如學者John Gong所言:在世足賽場上較量的從來不只是運動員,還包含了各國外交與經貿的無形角力戰。由於每屆世足賽的舉辦均深受全球觀眾注目與追逐,賽事亦順理成章形成主辦國家展現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等多元實力的舞台。是故,從比賽場地遴選開始,各國無不卯足全力爭取主辦機會,希望能為國內各項產業與對外事務注入活水。然而,雖說主辦世足賽必定能為諸如旅遊、運動、文創等領域帶來無限商機,亦可大幅提升國際能見度,但主辦國賽前投注的心血必定不容小覷。是故,本文欲先盤點俄羅斯舉辦成本,並由經濟、外交、社會等三大構面著手,利用本益分析的概念,評估此屆世足賽對俄羅斯之利弊。

國際足聯主席詹尼·因凡蒂諾、俄羅斯總統普京、法國總統馬克龍及克羅地亞總統基塔羅維奇頒發2018年世界盃獎項 ( 圖片來源 : Wikimedia Commons )

投入資源與成本估計

從2012年正式被選為第18屆世界盃足球賽主辦國開始,俄羅斯便規劃一系列賽事籌辦工作:12座比賽球場中,有7座是新建,另外5座已有設施則大幅增加臨時座椅以滿足賽事需求。亦增添10座客運大樓、新建3座地鐵站與27棟旅館、重新整修13間醫院、12條主要道路、29座公共設施、12座發電設備等。更設置96座訓練中心,教導16000位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必要技能。從FIFA提供數據來看,俄國政府在軟硬體設施上投入了高達110億美元之金額。

經濟面:短期與長期效益

根據俄國政府官方預估,賽事準備與進行期間,光是俄國國內就創造了超過20萬個工作職缺,為國民總收入增添65億美元報酬。而2018年6至7月賽事進行時,有望較以往平均430萬的遊客人數上,再增加57萬的人流。從往年賽事經驗看來,每位遊客估計會在主辦國花費5至8千美金的消費,加上本國民眾的參與,俄羅斯應可獲得25至40億美金的額外觀光收入。同時,為了把握四年一次的難得曝光機會,國際品牌自然願意投注大量宣傳費用,俄羅斯粗估可收穫高達24億美元的廣告收益。FIFA正式資料也顯示,由於反應熱烈,本屆世界盃電視轉播權營收高達30億美元,大幅優於原先預期。

就長期而言,有鑑於俄國目前已增添與改建諸多地鐵站、大幅翻修公路系統、大量升級電力供應系統與醫療中心等設施,而這些建設在世界盃結束後仍可長期營運使用,對於未來俄羅斯交通乘載量必定大有裨益,而比賽場館則可作為官方運動推廣的最佳場所。

[adrotate group=”3″]

外交面:借力使力 突破西方抵制

自2014年烏克蘭事件開始,俄羅斯同歐美諸國關係便急轉直下,今年初爆發英國間諜中毒事件後,英美與歐盟等諸多國家更揚言抵制此次世界盃。賽事開始前,西方傳媒也不斷出現「俄國政府利用世界盃掩蓋內政管理不善」、「世界盃對普京(Vladimir Putin)外交政策幫助有限」等犀利言詞。

在外界一片唱衰聲中,俄羅斯反而更靈活運用世界盃的舉行推廣對外關係,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世界盃開幕式當天共聚集了世界各地2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與,普京還會見了聯合國高級官員。日本憲仁親王妃久子( Norihito Shinnōhi Hisako)更成為自1916年以來,首位訪俄的日本皇室成員。最顯著的成果是,在首場地主俄羅斯對陣沙國的比賽上,普京把握機會與該國王儲薩爾曼親王( Saudi 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對談,更在賽後宣布俄羅斯與沙國已達成協議,將共同要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重新規劃原油產量。

[adrotate group=”3″]

社會面:運動風潮與相關技能推廣

專家指出,世足賽的舉辦可以鼓勵民眾參與體育活動,培養更健康的體格,進而減少政府健保支出。而本屆賽事中,地主俄羅斯隊在外界不看好的情況下一路殺進8強,達成自1970年以來最佳表現,更使得國內吹起一股足球風潮,民眾開始購買相關運動器具與練習足球。普京亦表示,希望藉著世界盃做為跳板,推廣俄羅斯足球運動與培育運動人才,令俄國成為世界足球強國。

此外,根據俄國內政單位估算,超過20萬名民眾因為本次賽事而直接或間接受到培訓,進而獲得進階職場技能。這些職業人士分布在營建、旅遊管理、交通運輸、社工與公共行政等產業,賽事結束後亦可以持續利用其專業知識造福大眾 。

俄羅斯發行的2018年世界盃吉祥物扎比瓦卡郵票 ( 圖片來源 : Wikimedia Commons )

FIFA 2018成本效益分析

就俄羅斯官方估算與預估,本次世界盃主辦國共投入約110億美元,預期在10年中可藉由本次賽事直接或間接為GDP成長貢獻260至300億美元。就會計帳目而言,可謂穩賺不賠。國際足球總會也認為,舉辦世界盃所帶來的效益不僅僅是短期的金錢收入,若算上對主辦國國際形象的提升與激起民眾榮譽感等無形資產,就經濟與社會層面而言,利益遠大於成本。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在主辦國德國的總結報告中即聲明,該場賽事所獲得之經濟效益遠遠超出預期,而諸如基礎設施之改進、對外觀感的進步與民族情感強化等更是無價之寶,德國聯邦政府十分滿意該次賽事所帶來的成效。而從俄羅斯過往主辦國際賽事的經驗也可得到佐證,2014年舉辦冬季奧運後,索契頓時成為國際度假勝地,吸引無數觀光客朝聖,更有了「索契福尼亞(Sochifornia)」的美稱。綜上所述,在經由經濟、外交與社會等構面分析後,本屆世界盃的舉辦,應可為在各方面沉寂已久的俄羅斯帶來不少振奮人心的活力。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湯鈞佑)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新任總統普京的難題:俄羅斯90年代經濟轉型回首

為何俄國人如此支持普京?——俄國政壇「不死鳥」前後任期之回顧與前瞻

「誰控制歐亞大陸,就能操控世界」(上):從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說起,裏海是海還是湖?

「誰控制歐亞大陸,就能操控世界」(下):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裏海問題」,卻是大國爭霸的「制勝關鍵」?

俄羅斯大使刺殺案:斐迪南大公暗殺的聯想謬誤

【核協議之後】對伊朗「不忠」、「腳踏多條船」的俄羅斯,如何在西亞外交戰中「全拿」?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