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英國脫歐對倫敦金融業影響

在歐盟單一市場内,有歐盟社區法保護的歐陸城市們,雖然未必馬上,甚至在中期内建立到和倫敦匹敵的金融業,但是脫歐後的倫敦,卻是將自己由領頭羊放到整個歐洲的對立面。

 

上周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峰會,英國首相文翠珊向歐盟各國請求,並同意在退盟協議中原本僅至2020年爲止的過渡期延長一年,給予雙方更多時間去厘定脫歐之後雙方的關係。決定雖然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保守黨的内亂不計,不論是在規管權力還是貿易上,歐盟作爲一個超國組織的實力顯然被英國大大低估了。多點緩衝時間,讓倫敦政商界再消化一下如何處理脫歐的後果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不論是承先前文翠珊所提出的“契克斯聲明”,還是目前英國方面談判重心,都對於佔英國超過七成以上對歐盟貿易總額的金融及其他服務業缺乏關注。明顯地,雖然倫敦作爲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就算是在最壞情況“無協議脫歐”,預計依然穩健,但是文翠珊政府被黨内民族主義,極端自由主義的脫歐派所牽制亦是事實。如果按照目前英國的方案,倫敦脫歐後的將來必然是以更多的去規管化去吸引資金流入,令總體金融風險提高,而歐洲雖然無法完全取代倫敦的地位,但亦必然嘗試分一杯羹;英國引以爲傲的金融及服務業偏離了歐盟的保護,將被迫轉入守勢。

倫敦脫歐後很大機會去規管化以吸引資金流入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倫敦金融中心中短期内雖無法被取代 但…….

根據英國智庫The New Financial 今年九月的指數報告顯示,僅僅倫敦一個城市自己在金融業上的價值,已經是整個法國或德國的三倍。在國際交易上的價值,是盧森堡的兩倍,對比德國或者法國更加接近四倍之多。該報告根據包括資產管理,債卷及股票市場規模等等國際或本地經濟因素分析了48個國家的銀行及金融業務,結論是英國得益於倫敦的强勢,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金融强權。這並不令人意外,傳統上,紐約和倫敦是戰後自由世界經濟的大動脈:紐約作爲現代金融體系美元獨大以來毋庸置疑的心臟,華爾街作爲引領全球資金流動自由化的領頭羊,倫敦則擔任接收美國資金轉借至歐陸的角色。一個在歐盟法區内的倫敦,在歐洲的金融業分散在多個城市如法蘭克福,巴黎以及阿姆斯特丹等的情形下更顯難以動搖。現在,歐洲各國,尤其是盧森堡以及愛爾蘭等有重要資產管理服務的國家,脫歐帶來的生意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之餘,亦勢必乘勝追擊。目前盧森堡是歐盟最大的UCITS (歐盟法規基金)注冊地,英國基金巨頭如管理資金達三千五百多億英鎊的M&G, 以及美國基金T. Rowe Price等等的資產管理公司今年都已經在盧森堡增設新辦事處及擴張現有業務。倫敦作爲金融中心的優勢,由原本鄰國都以爲不能逾越,到躍躍欲試,中間只是隔了一次公投而已。

英國脫歐令盧森堡及愛爾蘭乘勝追擊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脫歐風險:無止境去規管化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處,金融業佔英國全國經濟產出達6.5%,有超過一百萬名從業員;而英國金融服務業務三分之一,是利用「牌照通行證」(passporting rights)出口至歐盟的服務。管理顧問公司Oliver Wyman 指出,失去牌照通行証,依照世界貿易組織規管貿易的情況下脫歐,英國會損失每年180到200億英鎊的收入,並會威脅到三萬個左右的職位。但是,根據先前文翠珊所提出的“契克斯聲明”中,在更為迫切的愛爾蘭邊境問題以及國内民族主義者堅持要求的貨品出口保證等更爲吵鬧的議題下,「牌照通行證」卻被輕輕放下了。原因無他,硬脫歐派一直披著的民族主義外套,僅僅是撩動基層民粹的技倆而已;經濟自由主義,更爲極端的去規管化,方是硬脫歐派如Jacob Rees-Mogg之流的真正目標。這種教條主義式的資本自由主義,正是零八年危機的主要引爆點之一。更何況,這種自由主義的立論,是基於倫敦目前足以以一城之力撬動整個歐盟金融業需求的前提上。以單方面去規管化,誘導市場大得多的歐盟去跟隨倫敦起舞而非自己建立相關產業的 ,未免將歐盟諸國的行動力看得太低。比如說,漸漸覺得本國銀行業無法支撐實體經濟需要,在保守而且對金融業有戒心的 Wolfgang Schäuble 離任財政部長,而且新近有前德國高盛聯席主管Jörg Kukies就任副財政部長的德國,正是一個積極轉型的好例子。

 

在歐盟單一市場内,有歐盟社區法保護的歐陸城市們,雖然未必馬上,甚至在中期内建立到和倫敦匹敵的金融業,但是脫歐後的倫敦,卻是將自己由領頭羊放到整個歐洲的對立面。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尹子軒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歐盟有恃無恐-倫敦進退兩難

對賭布魯塞爾:英國脫歐的半輸棋局

歐盟抵住崩解 英國步履蹣跚

倫敦尚處幻夢中,「新歐盟」已蓄勢待發

誤判形勢脫歐,倫敦籌碼輸光

英國公投脫歐一周年得到什麽?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