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臉書 (Facebook) 計劃於2020年上半年推出自家虛擬加密貨幣Libra,在臉書區內應用以用來結算各種交易。臉書聲稱現時用戶達24億,大概佔全球人口74億的百分之30。臉書的目標是籍著Libra,創造出一種全球通用的數碼幣,這就引起世界各地監管機構的關注。要了解Libra 會遇到什麼監管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是怎樣,就要先了解Libra 跟以往傳統虛擬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Bitcoin)有什麼不同。
社交媒體臉書 (Facebook) 計劃於2020年上半年推出自家虛擬加密貨幣Libra,在臉書區內應用以用來結算各種交易。臉書聲稱現時用戶達24億,大概佔全球人口74億的百分之30。臉書的目標是籍著Libra,創造出一種全球通用的數碼幣,這就引起世界各地監管機構的關注。要了解Libra 會遇到什麼監管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是怎樣,就要先了解Libra 跟以往傳統虛擬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Bitcoin)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Libra?
臉書和他旗下的Whatsapp用戶可以在臉書平台上購買 Libra 並存到一個叫 Calibra 的數碼錢包裡面,然後就可以用來支付其他臉書的用戶或者商家。理念跟中國內地常用的支付寶,騰訊的微信支付等是差不多概念。分別在於支付寶是用人民幣來結算,而臉書就用自己的數碼幣Libra來結算。臉書說Visa, Mastercard 信用卡,出租車公司Uber 以及音樂串流服務公司 Spotify等等的第三方平台將來也可能接受 Libra 付款。隨著更多機構接受Libra,用戶可以運用Libra的地方就更多。這樣來說,Libra 的前途真的是無可限量。
Libra 跟以往傳統的的數碼貨幣不一樣,因為它的特點就是有硬通貨資產為依托,並有獨立的管理機構。Libra 是一個「穩健虛擬幣」(stablecoins),它的價格會與一籃子貨幣掛勾,目的是降低波動性,這就避免跟其他加密貨幣有劇烈的價格波動,提高投資者信心。比特幣的價格在2017年飆升到將近15000英鎊之後便迅速在數週內內滑落到三分之二的價格。
此外,Libra 有自己的管理機構 「Libra 貨幣聯盟」(Libra Association)。總部設在 瑞士的Libra 貨幣聯盟是一個非牟利和獨立的監管機構,此協會負責監管著儲存用戶的匿名交易紀錄的數據庫。28家的大公司例如上文提到的 Uber,Mastercard 等等都是Libra 貨幣聯盟的成員。Libra的基本架構是聯盟鏈,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分散式的節點驗證結構不同,只有參加這個Libra貨幣聯盟才可以成為節點的一部分。Libra的許可節點驗證由Libra貨幣聯盟完成。以往的數字貨幣例因為沒有中央監管,容易受到欺詐。
如果臉書24億的用戶採用Libra 進行轉帳和購物,那麼就意味著臉書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體系之一。但是現實是Libra先要越過多方面的監管問題。

[adrotate group=”3″]
監管問題
第一,Libra 需要垮過各國金融服務監管的複雜性。比方說,在美國就要先處理Libra 是否定義為“證券”(securities)一事。如果是,Libra 將會受到美國證券法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的管制。Libra 是否被定義為 “證券”就要取決於著名的 Howey test,一項規定什麼是定義為需要受監管的證券的措施。在臉書的立場,他們認為Libra只是充當一種用來當作存儲價值和付款的支付工具。但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有可能認為 Libra具有貨幣性質,這是鑒於Libra 的特質就是建基於一籃子硬通貨幣或資產為依托。若果 Libra 能夠用來兌換貶值實體貨幣,而Libra的價值會因而上升,這就表示Libra 可以提供一個投機的機會,因此不單是一種普通的支付工具。再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於新興貨幣的監管一直都是比較嚴格,Libra 未必可以輕易過關,免受證券法的監管。在歐洲,Libra 也面對相同的問題。它有著集體投資計劃 (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 的特質。第三方中介人向歐盟客戶提供有關Libra服務時也需要注意有關基金和投資服務的條例。
第二個挑戰就是既然Libra 要作為全球貨幣 (特別是為在地球上17億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提供快速而實惠的支付平台),Libra 就要在各國面對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監管。例如,中國引入了對數字貨幣的禁令,而作為Libra 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應用國家的印度就表面不熱衷於允許數字貨幣,並試圖切斷利用數字貨幣犯罪的途徑。
[adrotate group=”3″]
如何走下去?
Libra擁有的是臉書在全球廣大用戶的優勢,再加上擁有28個大公司的Libra聯盟,要令Libra大受歡迎肯定已經贏在起跑線。但是正如上文討論的監管問題,要真的跨過各國監管機構真的是困難重重。如果要趕及在下年度推出,恐怕時間上未免太匆忙。因此有輿論提及Libra 和它的體系能取代現有銀行體系實在言之過早。而就算Libra真的成功推出, 銀行可能最終也會希望自己持有Libra,或許還會自己經營數字錢包,與臉書比拼。筆者認為Libra 有可能最終只會是分階段的在某些比較歡迎數字貨幣的國家推出。因為現在Libra 的最大得益用家明顯就是處於金融服務不足的地方,例如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陳逸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