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聯合王國的核武能力將一如既往,並不會受脫歐所影響。鑑於現實裡的國防安全考量,短期內倫敦的核武軍備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縱然一切尚是未知,可如若英國因為其他因素,比方說美俄退出〈中程導彈條約〉或再次引發全球軍備競賽、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下華盛頓的延伸威懾力變得不再可靠等,而決意走上核武擴展之路,那亦是與離開歐盟無關,僅是在大時代下為勢所趨,如此而已。
英國脫歐一事自一六年公投起兜兜轉轉、一拖再拖。去年十二月大選過後,取得壓倒性勝利的保守黨成功終結下議院困局,如無意外,倫敦將在月底迎來脫歐。關於經濟民生、關於北愛問題,均被討論得太多,可原來作為歐盟裡除法國以外唯一的核武擁有者聯合王國,脫歐以後的核武能力和政策,又會否有所改變,卻亦是值得深究。
聯合王國的核武實力
構成一個國家核武能力最主要的考慮因素,便是其自身坐擁的核威慑程度與是否庇護於他國的延伸威懾力下。脫歐或者對倫敦許多方面均造成無法逆轉的改變,但就軍事硬實力而言,影響卻是微乎其微。
這是軍事能力上的事實,並不會因為脫歐而改變些什麼。

[adrotate group=”3″]
脫離原子能共同體
脫歐唯一造成影響的可能,是英國同時脫離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鑑於脫歐旨在奪回更多的主權,留在Euratom等同某程度上讓歐洲聯盟法院(CJEU)的法律凌駕於聯合王國之上,與脫歐目的背道而馳,故離此約而去亦是無可避免。而自1957年生效的Euratom,有實際監管歐盟成員的核物料之權力。不過這條約影響的是民間核子研究計劃與應用居多,特別是在核能方面,倫敦在離開以後,或須與華盛頓等重新談妥兩國有關核原料的合作協議,以及「自願」向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通報國內核原料去向。換句話來說,脫離Euratom並不會對英國核武所需的核燃料如鈾等的供應造成什麼改變。更何況,原子能共同體本來就不是另一條核不擴散條約,從來都沒有禁止核武的製造或使用,而它保障確認核原料的監督範圍,亦不曾包括軍事應用。2003年倫敦那個用作核子潛艇的核反應爐案件鬧上歐盟法院時,後者就明確的重申了這點。
那麼,既然無傷大雅,為何還要特別提到Euratom?因為問題就在於脫歐後,英國的核原料合約毋須再經原子能共同體供應機構(ESA) [2] 的審查,與他國的交易亦將不再受約束。過去歐盟曾因為憂慮部分成員國過份依賴源自俄羅斯的鈾而拒絕與其簽約諸如此類的情況將不復存在。這意味著一個機率甚低但存在著的可能性,那就是,罷脫束縛的倫敦或因此走上再度擴張核武之路。

[adrotate group=”3″]
核武能力為勢所趨
當然,現在說英國未來會減核還是擴核仍是言之尚早、過於武斷。可若要說真的會有什麼改變,除脫歐製造有利條件外,亦將是約翰遜領導下新政府的核武政策會是如何導向——繼續原有的減核政策,還是來個鋪天大逆轉,不減反增。無可否認以倫敦現時內憂外患的狀態,前者的策略顯然更為明智,在保留原有軍事實力的前提下,避免節外生枝。
2015年聯合王國在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 (SDSR)報告重申其在裁減核武軍備的承諾,預計約在二零二五年將核彈頭數量減至少於180枚,算是為世界核不擴散條約(NPT)作些許貢獻。估計接下來保守黨對此策亦不會作什麼太大的改變,還是那套老話——說到底所謂履行NPT成員的義務,降低縱向擴散(Vertical Proliferation),意圖帶領全球走向無核化未來,終究也僅是一個過於理想化的夢。
因為在現實主義的無政府狀態下,不確定與不信任的氛圍充斥著每一段國際關係,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卻是全都深陷於安全困境之中。作為世界裡名正言順的五大核武擁有國之一,多20枚、少20枚對於英國的核武能力壓根無別。聯合王國再說著如何減核,終究還是不會走到棄核那一天。
[1] SIPRI Yearbook 2019 Armaments,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19). [online] p.p.10. Available at: https://www.sipri.org/sites/default/files/2019-06/yb19_summary_eng_1.pdf [Accessed 23 Jan. 2020].
[2] Euratom Supply Agency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李紫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