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C的綠能新政不僅是針對某些產業的改革,更不是包裝在綠能改革下的社會主義政策。雖然將各部分分開獲得的支持率可能更高,卻無法達到AOC原先計劃的效果。因此,AOC在各個節目和活動中爭取曝光率,詳細的解釋她對綠色新政的視野和目標,希望可以藉由草根運動來推廣這次的改革。綠能新政有如羅斯福的新政一樣,是一場動員全國的經濟實驗,也是改變整套系統的完整政策。
「我不需要你懷抱希望。我要你們開始恐慌,我要你們感受到我每天的恐懼。我要你們面對危機,我們的房子著火了。」(“I don’t want you to be hopeful. I want you to panic. I want you to feel the fear I feel every day. And then I want you to act. I want you to act as you would in a crisis. I want you to act as if our house is on fire. Because it is.”) 這是16歲的葛莉塔.通貝里 (Greta Thunberg) 在達沃斯的發言。
氣候變遷逐年失控,聯合國估計我們只剩不到12年來截止地球升溫1.5度。雖然近年來,氣候暖化有漸漸受到重視,但也只止於談話和承諾,實際實施的政策卻非常有限。就如通貝里所言,我們對氣候變遷缺發危機感。在特朗普執政下,美國對環保議題採保守態度,使氣候變遷更是缺乏大國領導。但隨著美國政壇兩極化,民主黨加強對此議題的重視,氣候變遷甚至變成許多民主黨議員和民主總統候選人的主要政策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亞歷山大·奧凱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 ,簡稱:AOC)推出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綠色新政的跟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在Great Depression後推出的新政類似,以大量政府開銷去刺激經濟。藉由建設新的綠能項目和改革現有的交通設施,綠色新政以政府大量投資來創造新的工作機會。AOC也在政策中提到許多社會福利專案:除了以往受民主黨一項支持的全民醫療保險之外,新政中還包含類似國民薪資(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的政策。因此雖然主題圍繞氣候變遷,綠色新政的實際上是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為美國勞工做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準備。
然而,雖然綠色新政跟羅斯福當時的新政一樣,是前所未有的經濟實驗,政策背景卻非常不同。氣候變遷雖是全球危機,但跟Great Depression後的美國不同,全球暖化並沒有對所有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產生明顯的影響。美國經濟近年成長穩定,且失業率還屢創近十年新低,股市更是爬上歷史高點,完全無法與羅斯福當年的情況相比。缺乏危機感使綠色新政不斷受到反派的批評,認為大幅的財政擴張只會造成赤字增加和影響通膨。確實,American Action Forum 估計綠色新政會未來十年裡需做出51-93 萬億美金的開銷,可能威脅到美國的財政平衡和貨幣威信。然而,過去幾年美國各地區受氣候異常影響是事實,而從勞工薪資成長緩慢也可以發現科技發展造成的不平等。跟當時面臨的危機不一樣,美國現在面對的問題在表面上並不明顯,但會漸漸侵蝕美國經濟。AOC的綠色新政雖然聽起來很瘋狂,卻可能是永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adrotate group=”3″]
十年的全民動員
綠色新政以許多ambitious的十年目標為名。十年內,所有電力必須來自「乾淨、可再生且零排放」的能源,所有建築必須達到節能最高標準,並且政府將大幅推廣clean manufacturing。除此之外,新政也將大量投資高鐵建設,減低air travel所造成的空氣污染。據與AOC一同寫綠色新政的麻省參議員Edward Markey的說法,這次的政策不針對任何一種科技而是支持任何可以達成目標的革新。綠色新政希望藉由政府領導來刺激企業對綠能創新的貢獻。
綠色新政的內容更包含能源以外的議題,計畫中甚至提到將讓所有民眾享有高品質的全民健保,並讓政府擔保每位美國民眾都可以有「一份包含給薪假、退休保險又足以負擔家庭出資薪水的工作」。由於包含的內容太過廣泛,許多民主黨員批評綠色新政會因無法受到大眾支持而無法提估任何達成減碳的實際政策。確實,新政中包含的項目太多,若要獲得更多的支持率,或許應考慮將政策的各個部分分開提議。例如,將以能源為目標的政見做成一套政策,並把社會福利的政策拆開,將其與其他的民主黨政策合併,或許可以獲得更高的支持率。但是,綠色新政卻可能因此達不到AOC所期待的長久的、永續經濟成長。
雖然乍看之下,社會福利政策與能源政策無關,其實兩者的相容性非常高。綠色新政包含的社會福利也是為了達成長遠綠色成長目標而定。以保證就業和類似UBI的政策來說,政府必須有足夠的人力來開發綠能建設,且這些人力必須是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社會福利政策可減少民眾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而藉此激發人民受高等教育和受訓的機會。透過其他教育政策來推廣綠能建設相關的學位,美國可以培育出所需的專業人員。若搭配基礎建設改革,除了有效的降低失業率之外,更有效帶動薪資成長。綠色新政是可比擬二次世界大戰般的全民動員(national mobilization)。
AOC的綠能新政不僅是針對某些產業的改革,更不是包裝在綠能改革下的社會主義政策。雖然將各部分分開獲得的支持率可能更高,卻無法達到AOC原先計劃的效果。因此,AOC在各個節目和活動中爭取曝光率,詳細的解釋她對綠色新政的視野和目標,希望可以藉由草根運動來推廣這次的改革。綠能新政有如羅斯福的新政一樣,是一場動員全國的經濟實驗,也是改變整套系統的完整政策。

[adrotate group=”3″]
$93 Trillion Cost
AOC 曾表示將靠財務赤字為綠色新政提供所需資金,而十年所需資金上估高達93 萬億美金,這也成為許多共和黨員批評的目標。實際上,雖然政府需要提供資金贊助開發,如果真的要執行綠色新政,混合融資會是很重要的環節。
若政府要在十年內的達成大幅綠能建設計畫,政府必須有足夠的勞力和private sector’s effort來完成開發。雖然可以以經濟激勵來帶動企業投資,綠色新政的野心過大,必須動用政府所有資源來完成。不能像以往一樣針對能源和交通產業來制定法規,必須對所有企業徹底執行嚴格的節能控管,並且提供資金和其他資源來幫助企業達成環保目標。以往來說,高風險的綠能R&D都因投資報酬率過低或計劃時間太久遠而無法獲得足夠資金 (underfunded),此類型的研發項目可能因利息過高而被迫中斷或缺發資金來開始研究。因此政府必須提供更多低利息貸款來促進綠能科技發展,並且相對以限制政府資金來懲罰高排放量的商業行為。政府必須徹底改革企業態度和融資條件。就如UCL的Director of Innovation and Public Purpose ,Mariana Mazzucato教授所言,綠能新政必須以任務為導向的方法去執行,將政府、企業和經濟的目標統一。
93萬億確實是個很驚人的數字,且大幅的財政支出也會使美國的財政赤字暴走,但卻不一定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惡性通膨通常反映的是貨幣流通率與國家生產力的不平衡。若美國聯準會將綠色經濟成長加入未來升降息的指標,為了達到綠色經濟成長目標而放鬆的貨幣政策,93萬億的一部分將可能以貨幣寬鬆來執行。而因綠色新政所開發的綠能項目將大幅增加國內的生產力,藉此吸收貨幣寬鬆對價格水平所帶來的壓力。且一次性大幅的基礎建設開發也將造成相對的規模經濟效應,相對會比未來漸漸消費來得划算。若美國期望以綠能刺激永續成長,綠色新政的效果恐怕比多次性的投資來得高。
其實就算將93萬億的鉅額撇開不談,要通過綠色新政也還是面臨許多困難。綠色新政並非計畫而更像是宣言,不但缺乏執行方式,更是以非常長遠又難以達成的目標為中心。也因如此,許多民主黨員將此案是為無稽之談。而共和黨目前仍佔有參議院的多數,且特朗普目前仍執總統大權,此案要通過恐怕最早也必須等到2020年結束。儘管如此,AOC的努力確實是有意義的。綠色新政促使全國討論如何解決全球暖化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衝擊,且許多有意參選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也公開表示支持綠色新政的信念。雖然綠色新政恐怕無法在近年通過,它也已將氣候變遷的問題帶入總統大選的核心主題。就算綠色新政可能只是一場夢,AOC的影響力仍不可小視。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黃璟荃)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