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本身的地緣優勢正被俄國削弱。在歐盟沉默及土耳其背書下,俄國的盤算異常順利。若烏克蘭與俄國兵戎相見,會有哪些國家願意協助烏克蘭呢?最近,大家表態支持烏克蘭,卻行動欠奉,大概都心理有數吧。
上月 25 日爆發「刻赤海峽衝突」,令沉寂一時的俄烏局勢再度成為焦點。誠然,自烏克蘭危機後,當地便一直波雲詭譎。坊間已有不少分析對俄烏衝突的成因剝繭抽絲,離不開都是歐盟勢力東擴、經貿效應轉移、歷史仇恨等因素。但其實,能源安全亦是俄烏矛盾中不可忽視的要素,更是俄羅斯除了扶植烏東分離勢力之外,另一種對付烏克蘭的長遠計謀。
能源安全一向在俄烏關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自橙色革命親美政權上台後,俄國便頻以切斷天然氣供應作武器,影響烏克蘭內政。在 2006 年,俄國以出口烏克蘭的天然氣格價低於國際市價為由,向烏克蘭加價,更切斷對其供應。後在 2009 年,兩國天然氣爭議再起,俄國重施故技,停止對烏克蘭出口天然氣,這次為禍更甚,成功迫使烏克蘭接受天然氣加價,令該國民怨沸騰,有利於親俄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在 2010 年大選中勝出。最後,他上任不久,果真的與俄國達成協議,讓俄國可租用克里米亞軍港塞瓦斯托波爾至 2042 年,來換取天然氣減價 3 成。
另外,在 2013 年底,亞努科維奇拒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後,俄國總統普京表明向烏克蘭減價天然氣,以拯救其經濟。此舉被懷疑是莫斯科以利誘方式,左右烏克蘭內政,惹起烏克蘭反對勢力對俄國的痛恨。由此可見,能源安全一直是俄烏衝突的核心。
同時,能源安全亦成為了俄國削弱烏克蘭地緣價值的工具。烏克蘭夾縫於俄羅斯與歐洲之間,是俄羅斯向西出口天然氣的大門。2017 年,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向歐洲出口了 1,930 億立方米天然氣,佔歐洲天然氣使用量四成,而當中的 930 億便是途徑烏克蘭。所以,穩定的烏克蘭對歐洲諸國的能源安全來說十分緊要。

[adrotate group=”3″]
然而,俄國顧及「烏克蘭問題」,為了穩定自身能源出口,避開政局不穩的烏克蘭,便計劃把能源出口改道,刻意繞過烏克蘭,此舉削弱弓烏克蘭的地緣價值。
第一個實例便是「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項目。烏克蘭危機翌年,由西歐公司組成的財團與 Gazprom 簽署協議,興建由俄國經波羅的海通往德國的「北溪二號」。該管道預計在 2019 年竣工,屆時能每年向西歐直接輸出 550 億立方米天然氣。依目前狀況來看,此項目已獲瑞典、芬蘭、德國等國首肯,能把管道鋪設在他們境內的專屬經濟海域內,看起來暫時進展順利。
若成事的話,將會是烏克蘭的夢魘。對俄國來說,除了是經濟考慮,更是「拉一派打一派」的盤算;對西歐多國而言,如果烏克蘭戰火重燃,隨時殃及能源安全,所以「北溪二號」也符合他們現實利益;然而,對烏克蘭來說,除了損失可觀的天然氣過路費收入,更因為歐盟的天然氣進口重心北移,使其地緣價值嚴重受損。
第二個例子便是「土耳其溪」(Turkstream)天然氣管道項目。此管道上月已竣工,預計在 2019 年底正式運作。此管道有兩重意義。首先,就是為了取代跨巴爾幹天然氣管道(Trans-Balkan Stream)。該管道由俄國經烏克蘭及巴爾幹半島,每年把約 140 億立方米天然氣輸往土耳其。然而,「土耳其溪」每年把 315 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經黑海,一半出口到土耳其,一半計劃經巴爾幹半島再出口到歐洲,規模絕對能取代跨巴爾幹天然氣管道。碰巧,俄國亦可能在 2019 年不會與烏克蘭續約,就連保加尼亞也宣布興建新管道,以配合俄國把天然氣由土耳其經本國輸往中歐。

[adrotate group=”3″]
第二,「土耳其溪」把烏克蘭的地緣價值向黑海南移。此管道的起點,正是俄羅斯黑海城市阿納帕(Anapa),該市與塞瓦斯托波爾守護著刻赤海峽兩側。筆者認為,這次突如其來的「刻赤海峽衝突」,或與俄羅斯開始更著緊管道沿線安全有關,俄國反應過敏以致向烏克蘭動武,也是在所難免。
烏克蘭本身的地緣優勢正被俄國削弱。在歐盟沉默及土耳其背書下,俄國的盤算異常順利。若烏克蘭與俄國兵戎相見,會有哪些國家願意協助烏克蘭呢?最近,大家表態支持烏克蘭,卻行動欠奉,大概都心理有數吧。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孫超群)
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誰控制歐亞大陸,就能操控世界」(上):從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說起,裏海是海還是湖?
「誰控制歐亞大陸,就能操控世界」(下):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裏海問題」,卻是大國爭霸的「制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