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歐盟抵住崩解 英國步履蹣跚

從文翠珊近日内閣的混亂和保守黨就文翠珊脫歐白皮書所引致的内部分歧,不難再一次看清就是在公投前便已經一再被提到的事實:歐盟所提供的多邊主義平臺是後冷戰時代對於非超級强國最有利的經濟和外交選項,在這種架構以外的大小國家,對全球政經局勢幾乎無可置喙,是意料中事。

歐盟自2016年來有驚無險地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從難民危機到美國從貿易和防衛等全方面的刁難,衝擊都被歐盟超國制度消化,英國脫歐派從公投前便一直宣傳的“骨牌效應”無從談起之餘,從英吉利海峽另一邊來看,小英格蘭人們脫歐幻夢的客觀效果僅僅是引發了保守黨内部衝突,一場茶杯裏的風波而已。

距離硬脫歐大限僅餘不足九個月,首相文翠珊卻連一個自己内閣能夠同意的脫歐立場都拿不出手,甚至依然有被迫下臺之虞,更遑論有任何像樣的,能夠借以進逼布魯塞爾的籌碼了。實情是,相對起歐盟其他的難題,在談判主導權一直在布魯塞爾手上,英國脫歐一事的重要性對於歐盟方面恐怕不過是次要。

從文翠珊近日内閣的混亂和保守黨就文翠珊脫歐白皮書所引致的内部分歧,不難再一次看清就是在公投前便已經一再被提到的事實:歐盟所提供的多邊主義平臺是後冷戰時代對於非超級强國最有利的經濟和外交選項,在這種架構以外的大小國家,對全球政經局勢幾乎無可置喙,是意料中事。

脫歐大限將至,首相文翠珊不但沒有一個自己内閣能夠同意的脫歐立場,更缺乏能夠進逼布魯塞爾的籌碼了。 (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歐盟:年年難過年年過

不論是難民問題,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上和北約共同防衛預算方面的糾紛,歐盟都出乎許多批評者的意料,讓小報編輯們下“歐盟即將解體”之類標題的機會溜走。

首先,難民問題作爲民粹和民族主義者的稻草人,在國家層面以及歐盟層面上都對於歐盟造成的不少的麻煩;歐洲峰會之前一度威脅德國聯合政府穩定,進而威脅到歐盟管理的動蕩便是一例。有歐盟平臺作爲緩衝以及協調的機制,德國總理梅克爾避免了和長期盟友巴伐利亞基社盟(Christian Social Union in Bavaria,CSU)決裂,必須再次舉行大選的可能性。六月二十九日歐洲理事會之間的協議,為梅克爾及後和西班牙以及希臘等國家就轉移德奧邊境難民的雙邊協議鋪平了道路。無論實際實施的效果如何,能夠達成汎歐洲協議本身已經足夠讓CSU知難而退。

至於在美國再次重返單邊主義對於歐盟貿易和防衛核心利益的威脅,更是促化加快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催化劑。在貿易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向歐盟鋼鐵出口徵稅,企圖攻擊德國汽車出口業的舉動遭歐盟共同抗議,更不在話下。美國一再以防衛預算不足威脅歐洲各國的行徑,亦鼓勵了歐盟衍生出新的歐盟共同防衛政策協調方向。包括永久性防禦結構合作一籃子政策(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簡稱PESCO),歐盟在去年年底十一月所新增到現有共同安全與國防政策(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簡稱CSDP)中的幾個關鍵的政策措施,比如說主責研發的歐洲防禦基金(European Defensive Fund)和歐洲防禦工業發展計劃(European Defen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gramme),以及監控調節各國國防預算的年度共同防禦回顧(Common Annual Review on Defence, CARDS)等都已經在六月的歐洲理事會上獲得確認。截稿之際,正值歐盟和日本簽訂世上最大自由貿易協議的日子,歐盟的架構,依然穩定。

[adrotate group=”3″]

聯合王國步履蹣跚

六月的歐洲峰會,本是聯合王國向歐盟提交脫歐藍圖,開啓貿易談判,或者起碼解答到北愛邊境問題的日子—但是這三件事的討論壓根不存在歐洲理事會的議程上。原因一來是因爲歐洲有更逼在眉睫的議題(移民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倫敦根本連内部都沒有定論如何脫歐。首相文翠珊終於在七月初發表的“契克斯聲明” (Chequers Statement)算是一個開始。作爲文翠珊決定不再和稀泥,直面黨内硬脫歐派,統合聯合王國脫歐立場的舉動,一開始便遭遇了黨内軟硬脫歐派的非難。該聲明主要的立足點在於將英歐將來的關係定位在一個貨品自由貿易區,同時設立所謂的“關稅促進協議(Facilitated Customs Arrangement)”,讓第三方貨物進入英國時由英國邊界處理,經過英國到歐盟其他國家則由英國代理歐盟的關稅政策,實際即一種變相的關稅聯盟協定,以回避由於脫離歐盟單一市場所必然引致的北愛爾蘭邊界問題。但是該建議立刻被保守黨内的硬脫歐派責難,由Jacob Rees-Mogg所率領的黨内歐洲研究組(European Research Group),迫使文翠珊放棄該協議的基礎條件,除非歐盟二七個國家同意做為英國作同樣服務,阻止英國代理任何歐盟關稅政策。該改動通過了之後,保守黨内的軟脫歐派隨即又發難嘗試推翻該修訂,僅僅失敗而回。

Jacob Rees-Mogg所率領的黨内歐洲研究組,迫使文翠珊放棄關稅促進協議的基礎條件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至截稿日爲止,英國的真正脫歐立場,依然未有明確定案。在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所謂的“脫歐條款” 限制了英國和歐盟之間衹有兩年去談判,明年三月到期前沒有結果的話需要全部二十七個成員國一起去同意方可延期,否則即馬上“硬脫歐”的情況下,談判的主導權一直都在布魯塞爾那邊—換句話講,文翠珊看來並沒有讓她的黨友看清現實的能力,原本已經艱難的歐盟談判將會更爲嚴峻。或許硬脫歐對於英歐雙方的利益都不理想,但是一來歐盟27國可以承受的壓力遠超聯合王國,二來,也許亦只有所謂的“No Deal”脫歐能讓英國人了解到聯合王國客觀國力有多少斤兩。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尹子軒)

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對賭布魯塞爾:英國脫歐的半輸棋局

英國深陷憲政危機,蘇格蘭獨立返歐前程艱險

各走極端的英國政壇

文翠珊和郝爾彬,都不是拯救英國的答案

後真相政治引發的二元對立:寫在特朗普和英國脫歐之後,義大利公投之前

英國公投脫歐一周年得到什麽?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