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東亞 軍事熱點

【信報特約】台購F-16V旨在拖延戰事等援軍

而解放軍橫渡海峽、登陸台灣需時長短的關鍵,正是在於制空權由哪方掌握。只要台灣尚未完全失去制空權,就仍有能力防止解放軍以空襲摧毀其海岸防禦,其登陸艦艇也會暴露在台灣反艦武器的攻擊範圍內。以新銳的F-16V取代老舊的F-16A/B和妥善率低下的幻影2000,將會讓台灣空軍擁有明顯更強大的能力抵抗解放軍的攻勢,為第七艦隊爭取更多時間前來增援,增加成功防守的機會。這一點,才是台灣更換F-16V最重要的意義。

 

美國對台軍售一直是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最敏感的議題,而最近這個議題又掀起兩岸一輪討論和筆戰,事源台灣空軍決定放棄爭取美國最新銳的F-35戰鬥機,轉而目光到美方也有意出售的F-16戰鬥機最新型號F-16V上;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去年年底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當中提及總統應定期辦理對台軍售,並鼓勵美國高官訪台,似乎這單買賣已是箭在弦上了。

 

然而,這項軍售的功效似乎不太被看好。內地近年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坊間的軍事評論自然大多都將F-16V貶得一文不值;不過即使在台灣,也有不少聲音質疑這項叫價高達130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超過台方預算一倍的交易並不划算,應該要拉倒重來,或是再轉移目標,例如向美國租借戰鬥機之類。事實上,單純從軍事角度上來看,雖然F-16V並不像內地評論所說般一無是處,但若說要動搖當前大陸對台的壓倒性空軍優勢,作用實在相當有限。

台灣採購F-16V的主因是希望取代幻影2000-5型等的舊式戰機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首先台灣採購新戰機的主因,是希望取代空軍機隊中的主力之一、法國製幻影2000-5型戰鬥機,因為其後勤保養成本愈見高昂,質素也不斷下滑。幻影2000戰鬥機是1980年代產物,相較機隊內1960年代的美製F-5E其實並不算老舊;但因為美國軍備外銷數量龐大,故不論是F-5E,還是相對新型的F-16A/B,都有穩定的後備部件供應,亦會不時進行小規模升級,例如更新操作介面之類。相較之下,幻影2000的後備部件產量就少得多,於是經常出現零件不足導致修繕欠佳的情況。據報台空軍幻影2000的妥善率只有64%,雖然符合標準,但明顯差強人意。

 

故所以台灣確實有需要尋覓新機種取而代之,而F-16V確實是相當優秀的選擇。相較於舊型號的F-16,F-16V採用APG-83主動相位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 radar)取代舊式機械雷達,讓它擁有比舊機種更遠的偵察範圍及鎖定目標距離。具體而言,有了F-16V,台灣空軍就有能力在不越過台灣海峽中線的前題下,攻擊大陸方面的目標。APG-83也讓F-16V可同時追蹤更多目標、武器導向將更精準,也更能夠對抗電子干擾。除了新雷達,F-16V還有新增的適型油箱以增加航程,亦升級了航電系統和瞄準系統等。生產商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形容F-16V是「世上最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F-22、F-35等匿蹤戰機屬第五代),並非完全是自吹自擂。

 

此外,台灣亦在2017年正式實施「鳳展專案」,逐步把台灣空軍原有的142架F-16A/B型升級成F-16V。也就是說,若軍購案順利過關,加上「鳳展專案」的升級計劃全部完成,屆時台灣空軍將會擁有214架性能一流的第四代戰鬥機。如此戰鬥力即使放諸全球也絕非等閒;只不過對比綜合實力屬於世界最前列的解放軍空軍,仍然有着難以逾越的差距。

「鳳展專案」的升級計劃完成後,將會令台灣空軍的戰鬥力大大提升;但對比解放軍空軍仍然有一定差距。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先不論目前仍充滿謎團的殲-20和FC-31戰鬥機,據著名軍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估計,單純以四代機來說,解放軍至少有逾250架殲-11,另外有24架購自俄羅斯的Su-35和一些較舊的Su-27/30衍生型號。上述機種均屬於同一家族的重型戰鬥機,它們在雷達和航電系統等科技方面也許比F-16V遜色,但航程、飛行性能和速度,以及載重量都要是體積少得多、作為輕型多功能戰鬥機的F-16無法比擬的。此外,解放軍還有約350架跟F-16同一個重量級的殲-10,以及約270架較舊款的殲轟7。

 

雖然萬一開戰,解放軍不可能把所有戰鬥機都調配到台灣海峽,放棄其他戰略要地的防守,但解放軍相對台灣空軍在同水平軍機數量上的優勢,仍然是壓倒性的。更重要的是,上述都是假設台灣已擁有全數214架F-16V,並與現階段解放軍空軍裝備作比較;但事實上即使軍購案順利通過,台灣也要等美方生產和交貨,而「鳳展專案」目前也只升級了6架F-16而已。F-16V要在台灣形成全面作戰能力,也許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但解放軍裝備在這段時間內,絕對不會裹足不前。因此如果有人寄望F-16V可為台灣在空軍優勢方面扳回一城,未免有點癡人說夢。

 

儘管如此,台灣購買新戰鬥機也不會得物無所用。台灣的戰略目標並非要憑一己之力擊敗解放軍;尤其千禧年後解放軍實力以驚人速度增強,這個想法更是愈趨不切實際。台灣的目標一直都是在萬一開戰時,盡量拖延解放軍的進攻步伐,讓強大的美軍第七艦隊可以趕在台灣島淪陷前參戰,協助台灣防守並擊退解放軍。

 

而解放軍橫渡海峽、登陸台灣需時長短的關鍵,正是在於制空權由哪方掌握。只要台灣尚未完全失去制空權,就仍有能力防止解放軍以空襲摧毀其海岸防禦,其登陸艦艇也會暴露在台灣反艦武器的攻擊範圍內。以新銳的F-16V取代老舊的F-16A/B和妥善率低下的幻影2000,將會讓台灣空軍擁有明顯更強大的能力抵抗解放軍的攻勢,為第七艦隊爭取更多時間前來增援,增加成功防守的機會。這一點,才是台灣更換F-16V最重要的意義。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曾維駿)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北京踩入後院 美友台政策盡出

中美南海軍事博弈

消失的蜜月期:美國新總統的亞太安全困局

中美全方位埋身肉搏的一年

美國外交鐘擺 重歸現實主義

進擊的中國——澳紐在南太平洋的戒慎恐懼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One Respons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