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肺炎展示了中國向全世界發動訊息超限戰的能力,但同時消耗了外國多年來對中國的信任。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會在短期內被削弱,但當超限戰的邊際效應不斷遞減,全球民眾對中國信任度經此一役後不斷下降,或許就是一些網民猜想的「中國崩潰」時刻。
中國在是次新冠肺炎上對外的文宣操作,超出了一般人想像,過程中更有外交部發言人參與,引來美國和歐盟不滿。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形容,北京的舉動為「虛假宣傳」。北京打這場疫情資訊戰,固然是要盡快洗掉「病毒源頭」的指控,但只要細心整理過去中國外交路向和取態,這次資訊戰開打可看成是北京非常重視的超限戰,是鞏固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時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月在Twitter發文,質疑病毒可能來自2019年在中國參加世界軍人運動會的美軍,結果外界嘩然,特朗普罕有以「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高調反駁。特朗普的言論惹來亞裔美國人反感,擔心會因為外貌和膚色而被歧視,但趙立堅也被迫「神隱」一段時間避風頭,由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演白臉」為言論降溫。
以上只是中國在這波疫情大外宣中,比較多人關注的言論,北京現時每日在境外透過外交部、駐外大使、俗稱「五毛」或「小粉紅」的親政府網民、親中或友中的政商學僑界領袖,合力發動「戰狼」外交,用中文及外文鋪天蓋地直接間接維護中國利益或捍衞中國面子,並宣傳中國體制如何有助防疫抗疫。中國近年在釣魚島主權爭議、台灣大選、香港反送中和中美貿易戰均有大規模文宣操作,但範圍之大和所涉及的官方層級之高,則遠遠不及今次的新冠肺炎訊息戰,可見北京在網絡、媒體和意識形態上,進入了超限戰狀態,務求短時間內轉危為機。

[adrotate group=”3″]
藉疫收割 惹歐洲反感
美歐以往對中國採取接觸政策(Engagement Policy),給予中國機會透過參與全球貿易和管治,加強與各國合作和建立互信基礎,最終達至中國民主化。這個設想固然已經落空,白邦瑞在《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中批評北京運用了美國對中國的信任,在科技、意識形態和貿易等層面上,以竊取、瞞騙和不公平交易的方式提升實力,逐步削弱美國的領導地位,藉此確立中國的強權。他形容西方一直把戰爭狹義定於軍事層面上,相反中國採用超限戰應對,再配合《孫子兵法》和圍棋所強調的「勢」,結果把握了2008年金融海嘯這個黃金機會,令中國可以反噬西方。
歐洲國家近年一直不願意跟隨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特別是沒有跟隨美國封殺華為的5G通訊設備。但中國針對意大利的大外宣引來當事人、當地官員和傳媒激烈反感後,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罕有撰文警告中國展現「慷慨外交」,正利用疫情「爭奪地緣政治影響力」。
歐盟多年來甚少批評中國,博雷利的言詞正是預示歐洲多國不再像以往般信任中國。英國和歐盟固然沒有能力對中國實踐超限戰,但疫情過後,歐洲會否全力站在美國一方對抗中國,絕對是觀察未來局勢的關鍵。

[adrotate group=”3″]
權鬥為先 劣幣逐良幣
《超限戰》末章指出,實踐超限戰須遵從六大原則──全向度、共時性、有限目標無限手段、非均衡、最小耗費、多維協同全程調控。中國的黨國大一統政治制度,令中國擁有絕大優勢,發動包括文宣媒體戰在內的超限戰。外交部官員、駐外官員、網民、華僑、與中國有利益的外國政商人士,以至對中國國情一知半解的西方左翼知識分子,客觀上都能夠為北京所用,隨時抵擋甚至反擊全球的反中情緒。
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夠無限連任,理論上他比以往的江澤民和胡錦濤更有空間發揮超限戰的中國優勢,在這場「百年馬拉松」逐步打敗西方。可是,中共主導的中國黨國制度,注定了國家領袖和官員必然以權力鬥爭為先,任用賢能為後,結果劣幣驅逐良幣,導致超限戰在實踐期間愈來愈僵化,為中國帶來更多問題。
這次新冠肺炎展示了中國向全世界發動訊息超限戰的能力,但同時消耗了外國多年來對中國的信任。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會在短期內被削弱,但當超限戰的邊際效應不斷遞減,全球民眾對中國信任度經此一役後不斷下降,或許就是一些網民猜想的「中國崩潰」時刻。
超限戰─平民參與不沾血
超限戰這個概念,來自兩名中國解放軍將領喬良和王湘穗於1999年出版的著作《超限戰》(此書在2016年推出修訂版)。兩人認為,1991年波斯灣戰爭已是傳統戰爭模樣的尾聲,而二十一世紀由於資訊革命和科技進步促進全球化,社會原有界限被打破,未來的戰爭不會只停留在軍事層面,而是戰爭會滲透至每個角落,而且互相發揮作用。
兩人所指的軍事以外戰爭,有外交、情報、網絡和走私等的超軍事性質,也有金融、貿易、法規、媒體和意識形態等的非軍事性質;超限戰的參與者將「平民化」,職業軍人以外亦有金融炒家、網絡黑客、恐怖分子和普通平民等加入。
王湘穗去年9月便按這個20年前所提出的概念,形容香港的反修例示威具有超限戰特徵,嚴重衝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他認為這場運動最終結果是「用香港模式解決現在的問題」。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郭耀斌)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意大利又要脫歐 和中國共譜一帶一路美夢嗎? 歐盟、北京、羅馬的抗疫攻防戰
【The Glocal x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 Podcast 系列】第一集 國家抗疫與國際關係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