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保守黨自High 貿談籌碼實無幾

一月三十一日不是脫歐”大功告成“的日子,它不是英歐之間談判的終結,甚至不代表英國完全脫離 “無協議脫歐” 的風險 —- 它只是英國和歐盟第一輪最容易一輪的交手結束的日子,代表的不過是歐盟從英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中解脫,而倫敦政府接下來的日子,則將會是一課持續的震撼教育,英國將學習如何以一個 “規則遵從者” 的中型歐洲國家,而非一個 “規則制定者” 的身份,去與歐盟和中美等貿易超級强國打交道。

 

一月三十一日不是脫歐”大功告成“的日子,它不是英歐之間談判的終結,甚至不代表英國完全脫離 “無協議脫歐” 的風險 —- 它只是英國和歐盟第一輪最容易一輪的交手結束的日子,代表的不過是歐盟從英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中解脫,而倫敦政府接下來的日子,則將會是一課持續的震撼教育,英國將學習如何以一個 “規則遵從者” 的中型歐洲國家,而非一個 “規則制定者” 的身份,去與歐盟和中美等貿易超級强國打交道。

 

保守黨鷹派對於 “徹底脫離歐盟規管”,希望以去規管化去增加競爭力這個想法的迷戀,注定和歐盟方面堅持雙方必須在規管上保持公平的談判原則抵觸。然而,脫歐協議本身框架的時間規限,再加上懸殊的綜合國力差距,新的英歐關係談判的天平本來從一開始就是會一面倒向歐盟傾斜。在保守黨政府認清楚這一點之前,英歐之間貿易協議的談判只會是脫歐協議談判的重演:布魯塞爾提出方案,保守黨拒絕,拖延一輪然後迫於它自己設定的死綫,和歐盟簽下城下之盟被迫讓步比原方案更多。保守黨内强硬右翼自由主義主義者在和莊漢生的合流奪權之後轉向更爲教條化,爲了鞏固國内民族主義輿論,繼續浪費時間發出强硬立場表態爾後再次迫於無奈接受歐盟更低出價的機會居多;只不過這一次,英國脫歐對於歐盟的政治後果遠遠比不上之前的高,而這一次,歐盟有更多等的本錢,相對的給予英國的“報價”也只會更低。

一月三十一日並不是脫歐”大功告成“的日子,英國依然要與歐盟展開各類的談判,否則將會面對 “無協議脫歐” 的後果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一開始已經自斷雙臂的英國政府

首先,從脫歐協議本身談起;莊漢生政府所談妥的脫歐協議中的緩衝期僅到2020年底爲止,就算届時英歐雙方仍然未能達成自貿協議,英國亦將自動“無協議脫歐”。也就是說,英國不但未有真正脫離所謂“無協議脫歐”的災難,更是只剩下短短十一個月去和世界三大經濟超級强國之一的歐盟商討一個自貿協議。這個時間上的限制有兩個客觀的效果:第一,雙方基本上都放棄談判一個較爲全面,包含細則複雜的服務業的自貿協議,也就是說佔英國GDP八成的服務業將不會被包含在這一輪的協議中;

 

第二,和脫歐協議的談判一樣,歐盟仍然牢牢地將談判的時間表握在手裏。 正如莊漢生在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後發表的聲明,指雙方將在一月三十一日脫歐後馬上開始“加拿大式(指CET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歐加自貿協議)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不談歐盟和加拿大之間的關係遠比不上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聯係,CETA這個選項本身已經遭到過歐盟勞工團體的詬病,指雖然雙方同意在勞工法上達成一致水平以保障歐盟工人不被加拿大政府以減低勞工保障導致不公平競爭,但卻仍然缺乏適當制裁手段去確保規管符合協議。 經由歐盟和加拿大雙方七年時間去談判的CETA 條約全文有1500頁,依然存在這些爭議的話,這些問題不但可以確保同樣會在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自貿協議談判中重演,以英國緩衝期剩下的那點時間,恐怕連獲得這個不完美的協議,也是奢望。

 

雖然協議内存在一個一次性延期兩年的選項,但是該條款必須要在2020年七月前由英方申請並獲布魯塞爾同意方可生效,而從莊漢生日前一再表示他甚至考慮立法禁止延長緩衝期的舉動來看,正是代表著保守黨内部鷹派主流仍然以爲可以用無協議脫歐去在選民間顯得强硬,並且要挾布魯塞爾屈服的籌碼。然而,歐盟對於無協議脫歐的準備早在英國人在脫歐協議談判的三十四個月中拖拖拉拉的時間完成大半,故技重施,還有效用嗎?

歐盟原先提出方案被保守黨拒絕,英國最終在死線前簽下城下之盟被迫向布魯塞爾讓步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歐盟的談判優勢依然被自説自話的保守黨漠視

在時間表的控制又一次被掌握在歐盟手裏的同時,保守黨鷹派似乎依然是以取悅本土選民的民族主義情緒為主要目標,仍然在漠視客觀事實地自言自語著。歐盟在談判開始前的”出價“ 可以說是相當君子;英國可以從歐盟手上獲得0關稅,無上限的自貿協議—-條件是雙方在規管上,尤其是國家產業補助,勞工法,稅務以及環境保護等四個大範疇中和歐盟處於同一水平,亦即所謂的”Level-playing field”,以防不公平競爭。

 

然而,這就和保守黨政府贏得選舉後意氣風發的發言直接抵觸:在一月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財政部長賈偉德(Sajid Javid)在被問及會否協助英國工業去迎合歐盟的規管時,他斬釘截鐵地表示英國和歐盟將”不會有一致規管”,“英國將在2020年底脫離單一市場以及關稅聯盟”,還有英國將不會是“規則遵從者(ruletaker)”。

 

然而,英國有條件不做賈偉德口中所講的ruletaker嗎?以英國汽車業爲例,八成的英國製汽車是出口用,其中一半直接前往歐盟成員國,另外四分之一往與歐盟有自貿協議的國家。假設出口並不因爲產業鏈的轉換而減少,如果說英國已經有一定經濟體量的貿易夥伴足以消化對歐盟出口的話,這是可能的—然而並沒有。

 

英國迄今獨立簽訂的自貿協議夥伴最大是南韓,而它和英國的貿易總量僅佔英國貿易的1.1%— 而這個自貿協議甚至還不是永久性的,雙方在協議内同意在兩年之内重新談判内容,作爲應付英國脫歐的後著。目前英國政府從上到下,似乎仍然滿足於擊倒了毫無魅力可言的工黨,繼續保守黨自脫歐公投以來不斷讓支持者吸食著民族主義興奮劑吹捧出來的“政治概念股”定位— 客觀事實似乎仍然需要放在一邊。但不用焦急,七月需要延長緩衝期的時候,這些礙事的事實就會重新出現在保守黨的面前,直到下一次死綫的來臨。

 

整個英國脫歐進程中,最大直接受益者不是歐盟也不是英國國民–而是是類似我等領稿費的評論者:畢竟保守黨重蹈覆轍越多,下筆的功夫就越少啊。

 

(原文刊於信報,作者尹子軒)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英國脫歐:如期脫歐過後是新一輪混沌

工黨冥頑不靈 保守黨大勝毫不意外

垃圾不分脫歐?英國聖誕大選為何「兩黨一樣爛」

莊漢生小贏當輸 最怕陰溝翻船

英國脫歐協議通過:保守黨的勝利,聯合王國的失敗

盡失歐洲融合紅利 帝國回歸島國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