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盟 非洲

【世界說特約】從馬航失蹤到埃航墜毀 國際航空管理出了甚麼錯?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日,飛機已成為穿洲過省的交通首選。即使自2008年起,飛機意外率由每一百萬班航班的4.7宗跌至2018年的1.75宗,但馬航五週年,加上最近埃塞俄比亞航空墜毀,似乎都提醒著我們「1.75」此一數字,仍有極大下調空間。假如要營造更安全的飛行環境,國際合作有甚麼角色?現行機制又足夠嗎?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日,飛機已成為穿洲過省的交通首選。即使自2008年起,飛機意外率由每一百萬班航班的4.7宗跌至2018年的1.75宗,但馬航五週年,加上最近埃塞俄比亞航空墜毀,似乎都提醒著我們「1.75」此一數字,仍有極大下調空間。假如要營造更安全的飛行環境,國際合作有甚麼角色?現行機制又足夠嗎?

 

單在2017年,全球就有四十億乘客乘坐近三百七十萬班航班。加上現時機場越建越多、不少航空公司都在擴充機隊以開發更多航線,未來的航空交通無疑會越趨頻繁。由於飛機涉及跨境,而且一旦發生事故,傷亡數字容易飆升至數以百計,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就有增無減。而在既有的國際航空合作範疇,可大致分為「事前」和「事後」兩種。

埃塞俄比亞航空的737 MAX 8是當前其中一款最新型號客機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所謂「事前」的國際合作,指的是訂立法例、設立標準等預防措施,亦可將推動航空業革新等行業發展方向包括在內一併理解。這方面,區域和國際組織就有頗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歐盟,歐洲航空安全局(European Aviation Safety Agency, EASA),就會為歐盟成員國(連同瑞士、挪威、列支敦士登、冰島)提供支援,務求讓區內航班的安全程度達至世界標準,又會設立審查制度監管航空產品(如飛機配件)。另外,在2011年的一份白皮書中,歐盟亦提到要在2050年,航空業低碳燃料的使用率要達到40%。至於國際層面,則有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兩個主要組織。IATA的性質類似行業公會,代表290間航空公司,提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目標,也會就航空公司認為不公平的政策向相關單位發聲。ICAO則是聯合國轄下組織,主要目的在於「支援安全、有效、穩定、經濟上可持續、環保的民航」,是設定和執行現有航空規範的主要人物。

飛機意外率雖然跌至2018年的1.75宗,但「1.75」這個數字仍有極大的下調空間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國家主導的善後工作

 

然而,一但不幸發生空難或事故,事後工作-特別是調查工作-的責任就會落在國家身上,視乎情況,通常會以雙邊或多邊合作的形式出現。MH370失蹤後,馬來西亞、中國和澳洲聯合展開搜索行動,就是「事後」多邊合作的一例。區域和國際組織在此方面的貢獻相對失色,原因正藏在國際法中。根據ICAO的法源-芝加哥公約-第廿六條,發生事故後,將會由事發所在國家帶頭調查,所以馬航、埃航事件後,相關的調查工作分別由馬來西亞和埃塞俄比亞牽頭。其他國家如有公民涉入相關事故,亦可要求加入參與調查工作。公約附件13則更清晰列明參與調查的權利:事故所在國、登記國、經營者所在國、製造國都有權參與調查。由此可見,事故調查工作未有讓國際組織涉入太多。這不代表國際組織被完全排擠,如屬於ICAO的Accident Investigation Section(AIG),其中一個主要功用就是為調查員提供訓練。

 

誠然,國際組織在「事後」的低參與度,並非現時國際航空合作的最大問題。現時的致命傷,是在於難以問責。ICAO雖然為空難調查提供了清晰指引,列明調查報告需要/盡可能覆蓋的範疇,但同時強調了調查的目的在於避免重蹈覆轍,而不是追究責任。對於不幸涉入空難的家屬來說,心有不憤,絕對情有可原。

 

萬幸的是,國際航空合作並非一成不變,大抵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循序漸進、慢慢改變。因為以往在ICAO Comprehensive Aviation Security Strategy(ICASS)的框架下,維持航空安全的持份者十分有限,只有國家和國際組織。然而就在2016年9月,ICASS被全球航空安全計劃(Global Aviation Security Plan, GASeP)取代,擴大了維持航空安全的持份者-航空公司也被納入在內。如此看來,在埃航失事後,波音公司承諾會在幾星期內進行軟件升級,除了是出於良心,與國際航空安全合作得以隨時間演化,也不無關係。

 

(原文刊於世界說,作者朱啓政)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2019年的東南亞烈火莫息還是風雨不止

安全風險顧問市場潛力大

自圓其說的反恐戰爭:探討「安全化」理論

世界和平的新敵人—氣候變遷

歐洲天氣反常 全球治理舉步為艱

COP24: 民粹風强烈 碳排放不絕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