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政策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
活動詳情
日期:2020年1月3日
時間:1100 am – 0630 pm
地點:Glocal Learning Offices 香港九龍新蒲崗大有街1號勤達中心15樓1505室
主題演講 (1115 am – 1200 pm)
李樹甘(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系/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
講題:「一帶一路:地區融合與交易費用」
第一場:十世紀以來國際關係間「私」與「公」的模糊空間
與會者及題目
羅永生(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
朝廷以外的私人外交–五代名相馮道的理念探討
張曉宇(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
宋代士大夫日記中的私領域—以林希《元祐日記》為例
林皓賢(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天盛律令》中防走私條例看夏宋之間的走私情況
第二場:全球化早期的「低端」國際交流(0300 pm – 0430 pm)
與會者及題目
羅樂然(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使行期間的私差——朝鮮赴清譯官的多元角色
何韻詩(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陳碧城及其作品在日本的流傳與接受
孔德維 (費薩爾國王學術與伊斯蘭研究中心)
邊疆的邊緣人不是那麼邊緣:近世珠江三角洲穆斯林的
李雅詩(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
十九世紀初華南海盜的不正當世界
第三場:二次世界大戰後變化中的「國家」與「國際」觀念
與會者及題目
曾俊基(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
國際援助的經濟作用:競爭力指數的實證視角
馮嘉誠(早稻田大學)
當不干預原則碰到「國家利益」時:中國與緬甸族群武
朱維理(布里斯托大學歷史系)
「視而不見的原則」:邊界、難民與中港關係,196
馮敬恩(GLOS)
「國際文宣」:2019年面向世界的香港示威者
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從歐亞核心到海陸兩棲霸權的演變——評《王賡武談世界史:歐亞大陸與三大文明》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書評 大中華主義者不能自拔的中華混迷
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是種帝國殖民的手法嗎?從一個歷史的觀點
「中國人來建鐵路,但我寧願他們是德國人!」──為什麼吉爾吉斯的「恐中症」,比鄰國都來得嚴重?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